第 392 章 【一更】392

大雍第一座火电厂落成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动静,甚至韩星霁和楼时巍两个人都没去现场看看。

别说他们,真正去看的也就是大司空,也就是工部尚书过去了一趟。

如果不是第一座火电厂,那么大司空可能都不会跑这一趟。

一方面是需要处理的国政很多,大家很难抽出身来,另外一方面则是这座火电厂的落成对于所有知情人来说就是水到渠成,为了这座火电厂他们已经准备了很久了。

从勘探煤矿到修路,足足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才将准备工作做好,等火电厂建成也用了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并不仅仅是建设火电厂内部,最主要的是铺设线缆。

因为有华夏特殊线缆支撑,这让大雍不需要经历电线杆林立的时代,直接将大部分线缆埋在地下,一路通往京城。

是的,第一座火电厂自然是要供应京畿周边,当然说是京畿周边,实际上距离京城也有三百多里。

而那里是朝廷圈出来的工业基地。

韩星霁一开始不想把工业基地放在这里,但是没办法,大雍人口少,人类活动范围比后世要窄很多,总不能为了一个工业基地去伐木砍林吧?

而设立在这里主要也是为了辐射京畿周边的基建,不管是钢铁还是水泥从这里运输到京畿更加方便。

大雍如今初步的建设就是依托各大城市为起点,一点点向周边辐射。

倒不是韩星霁不想全域推广,主要是这些建设都离不开人,而基建无论是为了利民还是为了经济效益都离不开人,也只能慢慢来发展。

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慎重商量之后定下来的,而现在韩星霁的着眼点却已经到了另外一方面——民智也该开启了。

这个想法其实一早就有,只是那个时候还不太成熟。

正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追求更多,比如说读书当官。

如果一家人连吃饱都不可能,怎么会想着去当官?谁会让家里的劳动力耗费时间去读书呢?

当然也有天才一边干活一边读了出来,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随着粮种越来越好,水利设施的逐渐铺设,大雍的粮食产量对比以前可以说是迎来了井喷时期。

因为产量高,所以哪怕收完税,百姓手里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存留,更不要提韩星霁还降低了税收。

大雍的税收并不全是交给国库的,至少有一半是要交给皇帝的小金库。

以天下来奉养一家不是说笑,而后才是各级官员从中取利。

韩星霁从来就不是个贪图享受的,除了宫里为了铺设电线而重新翻修了一次之外,其他东西他很少换,寝宫里的一些铺陈都已经摆了三年也没换过。

对此,新一任的宗正韩子培难得说了一句:“陛下是长情之人。”

这句话倒是没人反驳,皇帝的确是长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