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进
杜启思索了一番说道:“既然定下了官员的体系制度,那么接下来,便是对官员的调整。本王的打算,是借着这一机会,把整个西域四州之地,做一个调整。”
顿了顿,杜启又道:“大唐的军队刚刚撤离,值此之际,我们调整内部即便出现轻微的动荡,也能在可控的范围。一旦到了后面,反倒越发难以调整。”
柳正希道:“卑职认为,罗言生、胡有山这等本地的官员执掌一州,要做出改变。毕竟到如今,有这么长的时间。借着升官的机会,安排人员前往执政,其实是绝佳的机会。”
郭孝正继续道:“各州刺史的人选,如今最合适的办法,还是从军中挑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对各地的掌握。不过这样的安排,唯一缺陷是军中的将士,懂得诗书的不多,识字的更少,要安排人到地方任职不容易。为了长治久安,以及对地方掌控增强,怎么都是划算的。”
杜启沉声道:“调整一事肯定要进行,不过具体如何调整。以及是抽调军中的人,还是其余安排,暂时不定死。待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充实后,政务运转起来再考虑不迟。”
郭孝正闻言,不再多言。
涉及到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安排,只能杜启一言而断。
只能由杜启决定,事实上杜启六部官员,以及其余官员的安排,都觉得如今底蕴不足,因为缺少太多的人才来充实了。
杜启正色道:“眼下我们夏国,暂时还小,政务虽说多,但实际上也不算特别的复杂。所以眼下暂不设立首辅,内阁成员虽有,但不算做职能机构,内阁成员只作为我的幕僚顾问存在。”
如今内阁还不需要。
四州之地,实际上来说很小。
杜启的话落下,柳正希的内心,隐隐有些失落。毕竟他是杜启的首席谋士,是资历和能力都具备的。至于其余人,却是没有他的这个资历。如今不设立内阁,等于他的想法落空了。
郭孝正的内心,也是一样。
反倒是上官仪的心态最为平和,他对内阁首辅是有想法的。不过不是现在,因为上官仪刚刚归顺杜启,能担任军师,上官仪就觉得挺不错的。
“报!”
就在此时,却是有刘坚进入。
刘坚走到杜启的身旁,说道:“殿下,薛仁贵、萧元奇和马远三位将军求见。”
“请!”
杜启吩咐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