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启要借此渔利,李渊是不赞同的。
也就是杜启,李渊才询问。
换做是其他人,李渊早就一通呵斥下去,骂得狗血淋头了。
杜启说道:“陛下,您可是误会我了。小子兴办大唐书院,出发点有三。”
李渊道:“说来听听!”
杜启解释道:“陛下,这第一点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当初小子曾允诺为我做事的工人,告诉他们,但凡是为我杜启效力的人,我会让他们的子嗣,能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必再窝在山村里,可以读书识字。”
“这是我的初衷。”
“因为不论是茶铺的工人,亦或是酒楼,还是书店,甚至羽绒服店的工人,很多人都是从山村来的,都不是生活优渥的人。”
“这是一群生活艰难的人。”
“他们都不识字,没有读过书。”
杜启侃侃而谈,继续道:“可这些人,不愿意自己的子嗣一辈子,都不认识字,希望他们的孩子能青出于蓝,能有所成就。小子一人力少,改变不了很多,但至少小子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
字。”
李渊一听,脸上略微严厉的神情,也是舒展开来,颔首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赚了钱,能想到更多人,愿意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让他们读书识字,不错,不错!”
原本李渊的担心,是担心杜启借此赚取钱财。
李渊赞同杜启经商赚钱。
可李渊不赞同杜启用读书来赚钱,他认为这是一个读书人基本的节操。如今听到杜启的出发点,心中放下心来。
李渊问道:“第二个出发点呢?”
杜启回答道:“陛下,臣的第二个出发点,是因为大唐境内,虽说有诸多的学塾,但实际上这些学塾,多是世家门阀掌控的。”
“真正能让寒门子弟读书的书院,却是极少的。”
“即便朝廷广开科举,不断的提拔寒门子弟,让更多寒门士子改变命运。可实际上,还没有形成规模,世家门阀的人,依旧是多不胜数。”
“甚至朝廷,也受到世家门阀的掣肘,很是不容易。”
杜启继续道:“小子的大唐书院,是私塾,并非官府所办。但小子的书院,只招收寒门子弟。当然,目前来说,小子的大唐书院,只招收我麾下的工人子弟,毕竟师资力量有限。”
“暂时,不会招收其余的人。”
“通过小子的大唐书院,便是点燃一点星火,让许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子相信,这样的一个举动,势必会产生巨大影响的。”
“到了那时候,无数的寒门士子,都可以通过科举进入朝中。无形之中,便是削弱了世家门阀的力量。”
杜启道:“这是小子的第二个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