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王国猛烈的投石攻击下,河中舰船上的赵军将士恐慌无比,赵葱的将令此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显得不再有效。赵军舰只乱作一团,有的想要掉头往对岸返回,有的控制不住开始被河水冲往下游,而更多的则是一窝蜂似的拼命往岸边划去,靠近河岸的舰船上的赵军将士也不再如刚才那边有序的下船列阵,而是一盘散沙似的各自逃命,在河滩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奔跑。
赵葱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也已经下船开始奋力指挥登岸的将士们结阵防守。可是如今的赵军早已陷入混乱,即使赵葱奋力的呼喝、身先士卒的向着中华王国卫队的阵地冲去,可是这样的影响力却是有限的。
不久之后赵葱身边的亲卫们为了为其挡下射来的弩矢,纷纷倒地,而赵葱也身中数箭倒在了地上。
眼见主将中箭倒地,生死未卜,赵军更加混乱不堪。更多的赵军将士待船刚刚靠岸,便不顾一切的跳下船只,拼命的往岸上逃去。
这种一边倒的战斗,很快便结束了。在中华王国卫队整齐的震慑人心的喝令投降声中,一个个赵军将士乖乖的放下手中的武器,一个个举手向中华王国卫队将士投降。
赵军被中华王国卫队打了个半渡狙击,死伤惨重,一战而溃。主将赵葱伤重身亡,副将颜聚被俘投降。四十万大军被俘二十八万多,十余万被击杀和坠入河中淹死。
此战耗尽了赵国最后的精血,李牧当年好不容易给赵国积攒的一点家底,也被全部败光。
廉颇命麾下龙且、赵平、章邯和灌婴四将率十六万大军渡河攻击赵国本土,自己则率两万将士看守投降的赵军将士,并由军中政教处的教官开始对投降的赵军将士进行政治教育。这是中华王国卫队的一项传统,对于这些目不识丁的降兵,集中宣传中华王国对待俘虏和降兵的政策,宣传加入中华王国,接受中华王国统治的好处。
通常通过这样一份宣导以后,俘虏们都会心甘情愿的接受中华王国的劳动改造,并期待成为中华王国的一员。数日后李牧亲自前来看望这些被俘赵军将士,更是让这些被俘赵军将士如沐春风,对于接受中华王国的统治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了。
而龙且、赵平、章邯和灌婴四将率领十六万大军渡河以后,龙且率60000将士一路破沙丘、巨鹿、平乡兵围邯郸,赵平率60000骑兵一路向北直奔代郡而去。章邯和灌婴则各率30000大军由东向西的横扫赵境,沿途攻城拔寨,赵军一战损失所有青壮精锐,面对如狼似虎的中华王国卫队将士毫无招架之力。一座座城池被中华王国卫队轻松攻破,落入中华王国的掌握之中。
而燕王喜此时闻讯,也匆忙在国内召集军队,积极备战,准备乘机来分一杯羹。可当燕军三个月后集结完毕抵达赵境时,发现城头已经飘扬着中华王国的旗帜。燕国领兵大将心有不甘,暗中命人前往城中查探,发现这些边境城市并无中华王国大军驻扎,随即便挥军攻击了这些城池,将边境的被中华王国控制的赵国城池纳入燕国控制中。
随后更是开始往赵境深处推进,跟在中华王国卫队身后摘取胜利果实。很快在前方攻城拔寨的章邯和灌婴接到了后方城池被燕军占领消息,两人一面派人向大将军廉颇、定远将军龙且和游骑将军赵平报信,一面掉头前往后方已攻克的赵国城池准备防守,应对燕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