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孤召诸位爱卿前来就是想与诸卿一起商议一下派兵为鲁明公报仇之事。”姬天赐道。
“大王,臣以为既然公子芸请大王派兵为其父报仇,那我们便高竖公子芸之旗号,派王国卫队将士前往鲁国,一举平定鲁国宫变之乱,再扶持鲁国王室之人继位鲁国君之位,如此则名正言顺。”李斯建议道。
“大王,臣以为李郎中此言不可取。臣听闻鲁明公一脉除了公子芸在金陵侥幸逃过一劫外,全家被屠戮殆尽。如今鲁国鲁顷公一脉唯有公子睧、公子矩和德妃娘娘。
若是我军平定鲁国宫变之乱,为鲁明公报仇之后,鲁国王室正朔便已断绝,没必要再扶持一鲁王室旁系起来继位。直接将鲁国并入我国,成为我国一郡岂非更好?”范增道。
“不妥!大王!范郎中此言不妥。”魏僚上前道。
“魏郎中请言。”姬天赐道。
“大王,臣以为李郎中的建议更稳妥。我国出师乃是应公子芸的请求为其父报仇,并平定鲁国的叛乱。若是我国直接将鲁国强行吞并,恐怕会引起鲁国民众的反抗,恐给周边各诸侯国出兵的借口。毕竟众所周知,公子睧背后的支持者乃是赵国,而公子矩背后则是齐国的支持。”魏僚道。
姬天赐和御书房中的几位大臣听了魏僚的分析,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魏僚见状,接着道:“臣以为可按李郎中之建议,扶持一王室之人继位鲁国君之位。不过这人选需要我们仔细筛选,确保其完全听命于大王。”
“大王,臣完全赞同李郎中和魏郎中之计,不过臣以为这继位鲁国君之人不必选他人,直接扶持鲁明公之公子芸为鲁国国君之位继承者,再以公子芸年纪尚幼不能亲政为由,由德妃娘娘垂帘听政,代公子芸管理鲁国。这样可大大降低鲁国民众的抵抗情绪。”魏无忌言道。
“妙计!妙计!”李斯抚掌激动大赞道:“魏尚书此计甚妙。德妃娘娘本在鲁国国民中威望甚高。由德妃娘娘在鲁国垂帘听政,想必鲁国民众会十分欢迎。”
“德妃娘娘垂帘听政,再着力推动鲁国与我中华王国一体化,相信以我国各项政策和国民待遇的优越性,鲁国百姓用不了几年便会完全接受成为我国百姓的事实,甚至会主动要求鲁国并入我中华王国。这样我国将鲁国并入国境,将变得更为轻松。”魏无忌接着道。
姬天赐微笑点点头,心道:“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这信陵君魏无忌虽然一生中并未自己主政,但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绝非侥幸,窃符救赵挽救赵国于大厦将倾。合纵抗秦,救魏国于水火,其一生堪称秦国之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