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韩人郑国

战国天子 勿问 1223 字 8个月前

韩人郑国

由于天气反常为姬天赐所知,因此中华王国自上而下的兴修水利成为一时热潮,全国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论老弱均加入到修整沟渠的工作中。

姬天赐看着案头由各地呈上来的修整沟渠的奏章,心中十分愉悦。因为自己的到来,自己的一道命令就可以挽救千千万万的生命。

虽不知如果没有自己的到来,是否会有这一场天灾,毕竟原本历史上这个时候关于这个角落的关注和记录都少的可怜。

姬天赐心情愉悦的处理完奏章,刚准备活动一下筋骨,只见一名侍卫匆匆进殿,禀报道:“大王,宫外有一学子说是有要事求见。”

“哦?他叫什么名字?可有说何事?”姬天赐好奇道。

“那学子自称名叫郑国,来自韩国,并未说有何事要见大王。不过他手里有荀尚书的亲笔介绍信,标下不敢擅作主张,故而前来禀告大王,由大王定夺。”侍卫恭声道。

“来自韩国,名叫郑国?”姬天赐在脑中搜寻着关于郑国这个名字的讯息,突然脑中蹦出一个地名郑国渠,立即就将此地与这个名字联系了起来。

据史料记载,郑国是战国时期韩国人,水利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

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

是渠从仲山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

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姬天赐兴奋的一拍额头,高声道:“快快请他进殿来!”

那侍卫见姬天赐的表情,知道此人为大王所看重,忙躬身领命前去请郑国进殿。

不时便带着那名叫郑国的书生来到太极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