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9

【前面说过,韩国抢夺华夏的牛郎织女七夕文化,牛郎织女在华夏的历史上,也是经过漫长的演变。】

【“牛郎织女”是华夏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嬴政:???

孟姜女是谁,为什么要哭长城?

他冥思苦想,修长城的匠人中,也有女性工匠,难不成,是太辛苦了所以哭?

大秦还没有这个民间传说,但是看起来又与大秦有关系,一时间让嬴政等秦人齐齐疑惑了。

正在修的长城上,工匠和徒隶们互相打听:“哪位女匠人叫孟姜女?”

“是不是太累了,累哭了?”

监工的小吏非常害怕,对着负责的将领连连保证:“我真得没有克扣伙食!也没有贪污工钱!更没有调戏女工匠!”

将领对小吏媚上欺下的本性非常了解,所以他认为,现在没有那是因为天幕重视,在原本的历史上没准就有,所以才让那孟姜女哭到天下皆知、后世流传,一看就是天大的冤案。

“现在没有,以后也要没有。”将领扫过每位负责的官吏,语气淡淡,却带着威胁,“长城大家都盯着,你们若是犯了什么错,不怕自己家人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蒙羞就尽管放肆。”

一群官吏齐齐一肃。

大秦,可还挂着二世而亡的危机的。

若是因为他们压榨,导致修长城的徒隶反了,那不就是大秦亡国的罪人了吗!

“我们一定按要求办事!”

“陛下如何要求我们就如何做,保证不节外生枝!”

……

这样的誓言还发生在其他大工程的官吏之间,也无形中让官吏故意以势欺人的事情少了许多。

【最初,他们是叫做牵牛星和织女星,原本根本不是夫妻,而是同事。】

【名字的更改也意味着身份的转变,牵牛星从天上的星君变成了凡间的放牛娃,因为老牛的帮助能娶到仙女,就如同明清小说里的套路,凡间的落榜秀才遇到狐仙后一边金榜题名,一边迎娶公主或者丞相千金,从这里也能看出世俗的喜好。】

公主们:“呸!”

你都落榜了还想娶公主,而且还不是靠自己本事,是靠别人,太没用了点吧!

丞相千金:“晦气!”

明清根本没有丞相,千金们心态还稳得住。

可是大唐的丞相过于多,丞相千金们感受到了危机,对老父亲谆谆告诫:“爹,咱家不是一般人,一定要门当户对!您可千万别被哪个考生的甜言蜜语糊弄了!”

老父亲:“………………”

女儿似乎忘了,大唐科举也没那么平民化,能选上的,本就是世家子。

宋朝的官员也在疑惑:前朝科举少有平民,本朝举子里平民多可是没有丞相,听天幕的说法后世那明清也没有丞相,那落榜书生娶谁家的丞相千金

?就算元朝有,那蒙元有丞相,但是是蒙古人,也不要汉人女婿啊!

这小说剧情,都不讲究一下事实逻辑吗?

【牛郎织女的演变有许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从夏至东汉末三国以前为萌芽时期,出现了牵牛织女的夫妻关系;

从六朝到明朝为发展时期,出现了多种版本,主要特征是“天神恋爱”。这其中的主要变化就是牛郎,从牵牛星这个曾经的“天神”变成了“人间牛郎”。】

【也有学者有另外的看法,认为最初牛郎和织女是天上两颗星宿,分别是牛宿和女宿。到了西汉初年,两颗星宿变成两位神人,并出现两两相对的塑像。到汉魏时期,才衍化成爱情悲剧故事。】

“牵牛织女不就是普通夫妻神,男耕女织,合乎天下情理,这不是与凡间普通人家一样?”

秦汉时期,关于牵牛织女的逃亡、西王母棒打鸳鸯还没出现,非常朴实的就是以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男耕女织来作为人间男耕女织的典范,如同许多这一时期的许多史料记载一般,还没有后世那么波折的剧情。

也或许,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记载还是竹简,纸墨印刷没有后世发达,字数只能尽量精简。

不过因为天幕的启发,现在的秦汉有了成熟的纸笔,也有了自己的神话观。

“后世的神话改的乱七八糟的,动不动男女私奔,只会私情,毫无法制!”李斯看着淳于越吐槽,“定然是儒家的祸!”

淳于越:???

神话加上法制还能看吗?你说的这是什么无理取闹的话?

“天地有伦理也得有秩序,神明只知道谈恋爱还如何管理天地人间秩序?”李斯已经完成了集自己一身所学的《李斯子》,正闲着,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我法家的神明就不会这样。”

该让后世见识见识,法家的神明是如何的正义凛然,法理昭昭!

淳于越顿感惊悚:假如神明全学法家,丝毫不讲人情,这不是更可怕了吗?

不行,他也要写!

.

“牵牛星不也是天上神君吗,因为和织女星动情才被西王母赶到人间,怎么变成人间的牛郎了?牛郎不就是放牛娃吗?放牛娃怎么能娶到仙女?”

唐宋时期,文人各种抒写牵牛织女的爱情故事,乞巧节时十分热闹,但是没想到后世可以演变的越来越不一般。

明清时期的男性百姓振振有词:“牛郎就是凡人,神仙哪里需要自己放牛,放牛娃才需要去山里偶遇仙女,贵人都在城里大宅子里坐着。”

而女子们自己说着悄悄话:

“我就说仙女为什么非得嫁给放牛娃,明明爹娘都说要门当户对,原来牛郎本来也是天上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