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5

【古奥运源于古希腊,与古希腊尚武的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9-8世纪,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城邦制奴隶社会过度,城邦各自为政,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

天幕放出影视剧里的斯巴达勇士训练,那腰间只围一块布,从小孩开始就开始搏斗、厮杀的场面,看得很多古人不适。

“怎么有这么多孩子?不会都是希腊的朝廷强制征丁来的吧?”

苦于战争和朝廷兵役的六国人,想起了战乱时期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有了感同身受的苦,甚至因为孩子的年幼更加心疼。

“还这么小,比我们那时还苦。”

【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可以说,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

【然而,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

【此后,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古代奥运会初步形成。】

现在,轮到刚刚还在心疼孩子的古人羡慕了。

“这都可以!”

天幕特意放出了战争与古代奥运会的对比。

城邦之间的战争,同样是冷兵器,是盔甲、刀剑与马匹的冲锋厮杀,是血液与性命换来的胜利;

但是古代奥运会哪怕比较原始,也只是争夺第一,而不需要拼命。

这对于普遍认为战争就是双方厮杀的古人来说,多好啊!

而对于有些帝王而言,似乎找到了给成年男子发泄体力的地方。

“战争可以用体育代替,那么民间反贼不服是不是也可以取代?”

【冷知识,早期的古希腊奥运会只能允许男子参加和观看。因为,参赛的运动员都是□□的!】

【其实,最开始他们也是穿兜裆布,相传是荷马时代流传下来的习惯。

但是在公元前724年的第15届奥运会上,墨加拿城邦年轻的运动员奥尔西波斯,在赛跑比赛中不慎把束在自己腰上的“兜档布”给散落了,但他仍然坚持比赛。其他运动员发现□□更方便,加上古希腊人本就有裸身的习惯,后来就彻底□□。也就有了我们现代看到的各种古希腊运动员的雕像都是□□。】

古人:“……”

原来天幕放出的小孩只围了一块布已经是含蓄的,成年人竟然更不含蓄!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天幕直接放出了古希腊的□□雕像!

“闭上眼睛!”

宋明清那些保守的朝代,一个个家长手忙脚乱。

大人在捂小女孩的眼睛:

“不许看!”

男人在捂女人的眼睛:

“女孩子都不许看!”

一个个气急败坏,谁知天幕开始放纪录片,一群男子快速裸奔而过

古人们:“…………”

麻了。

竟然还有!

而女孩子们哪怕再怎么捂,或者再怎么闭上眼睛,总有那么不小心扫到一两眼的。

在看到运动健儿的身材,再看看身边某位曾经心仪的男子的身材,突然就……嗯……

天幕说得对,还是要开阔眼界。

【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4年,在古希腊城市奥林匹亚一共举行了293届。】

【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但是因为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提倡,在古代奥运会沉寂了1000多年以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重新举行——是的,就是光绪皇帝拒绝的那一年,刚成立的国际奥委员是最好加入的时候,大清选择了拒绝,此后伪满洲国迫不及待,真不想承认,清朝皇帝还不如日本人的眼界和胆量。】

玄烨越是听着天幕讲述奥运会的重要性,越是想到大清的拒绝就心痛。

有着如此深厚历史的奥运会,哪怕裸体的形式不是很能接受,但是都是大男人,满洲也有摔跤比武的习俗,比一比怎么了?

大清四万万人口,最后只派出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尤其是那国际奥委会,作为皇帝,对政治更感兴趣,一下子就注意到了。

大清这么多官员,不趁着这个时候塞人进去,真是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废物!废物!”玄烨骂着骂着就朝后仰倒,太医们已经熟练地上前针灸,很快扎的玄烨满头银针。

【1894年,顾拜旦重新成立国际奥委会时,组织成员14名,除了一名新西兰人,其余13人全部是欧美人,完全没有亚洲和非洲成员。顾拜旦是法国人,最初规定的奥委会官方语言是法语,到了现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官方语言变成了英语和法语。】

【在英语中,奥运会被称为“olympicgames”。无论它规模多庞大、组织多严谨、机构多复杂,在西方语系中,它始终是“game”,是“游戏”。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游戏”,从方法手段来说,是“游戏”的“典型化”发展,是“被高度规约”了的“游戏”。】

“连中文都没有,那岂不是如果想要参加就必须学英语和法语?”

朱元璋再次想到大明,想到了到了明末如同虚设的四夷馆,又想打儿孙让他们长长记性了。

这么重要的四夷馆,作为朝廷唯一一个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大明那么多外商,竟然没有朝廷官员懂外语,简直是奇耻大辱!

朱元璋阴森森地看向

()了儿孙们:“从今日起,你们都给我学一门外语!至少一门!”

儿孙们一片叫苦连天。

看个天幕,怎么任务越来越多了。

这一点,玄烨与他达成了共鸣,他想到了大清的处境。

“如果不学,或者没学好,规则别人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清朝,也是绍兴师爷和讼师十分发达的年代。

无论是师爷还是讼师,都是经常与条文打交道的职业,非常懂文书里的弯弯绕绕。

在民间,一位讼师摇了摇扇子,叹气:“学不学好都没用,你没有亲眼就见到法律条文,只听着别人的语言陷阱,很容易被规则绕进去。”

一位路过的平民很熟练地说出小民的智慧:“所以,还是得上面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