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说起。】
【前面说过蜀汉的蜀锦2[李隆基的皇位?
【可能有人要问,现代的“阮”不是还有低阮、中阮、小阮、大阮等系列“阮咸”吗?那是建国后,在1949年我国组建了民族乐团后,音乐家重新改良的。】
喜爱舞文弄墨的赵光义对乐器也有点爱好,听到这里又是一阵哀叹:“宋朝以后衰落的?又是那元朝?”
赵匡胤淡淡瞥了一眼弟弟:“蒙古人好战,重要工匠和医者,对音乐这种很可能完全没兴趣。”
赵光义:“哎!”
赵匡胤看着他这怂样就来气:“长吁短叹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打赢蒙古人!”
赵光义立刻来了精神:“对!皇兄,你多给我点兵我练练,我经验多了以后就能打蒙古人了!”
话音一落,满朝武将齐齐紧张地看了过来,连文官也紧张了:国库不丰,无论是打败仗还是赔款都赔不起!
赵匡胤比官员还紧张,这可是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宋,他完全不想二世而亡。
最后赵匡胤用一个字回复:“滚!”
【除了抱“阮”的阮咸,我们还能看到弹奏古琴的嵇康。】
天幕放出后世作的“竹林七贤”画像,只见竹林之间,七名长发男子或坐或立,或怀抱阮咸,或抱着酒坛,或抱着古琴,或拿着书本,或举起酒杯,沿着一条蜿蜒而过的小溪,展现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
有人感叹后世的画技精彩,也有人注意到了人物的模样。
曹操一对比就更郁闷了:“为何把那竹林七贤画得如此俊美,把操,把我们都画成女人?”
李世民奇怪:“竹林七贤都如此俊美吗?我怎么记得刘伶长得很丑?”
长孙皇后脸色微红:“那竹林七贤,怎么像是没穿中衣的模样……”
她也记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裸奔的,怎么要么露出胸口一大片,要么直接袒露胸怀……
虽然怪好看的,但是好像更适合私底下看,这大庭广众的,看得……更清晰了!
“观音婢不许看!”李世民终于反应过来了,看到细节,连忙去捂长孙皇后的眼睛。
长孙皇后笑着躲闪:“迟了,已经看到了!”
“看到了也不许看!”李世民有些气急败坏,大臣们没眼看,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就是不看帝后。
至于心里嘀咕的,也不在少数。
“不知道夫人是不是也在家看得起劲……”这一次,轮到房玄龄吃醋了。
【说起古琴,就不得不提嵇康死后古琴名曲《广陵散》失传的事,据说现在流传的《广陵散》是嵇康的外甥袁孝己在门外偷听记下来的一部分,只学会三十二拍,他自己又续了八拍,成为完整的《广陵散》。】
【也有说是隋朝宫中乐师重新谱曲编译的。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到底是不是嵇康当年所作的那首,或许只有嵇康自己知道,这也成为了千古遗憾。】
已经被抓的嵇康,在刑场上,刚对刽子手提出最后的一个要求,就是
弹一曲《广陵散》为自己送别,就听到天幕提到了自己和自己的曲子,一阵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你们今日有耳福了!可以听一下正宗的《广陵散》!”
刽子手看到汇聚过来的百姓,其中有不少世家的车马也靠了过来,紧张地找监斩官商量:“要不,先让他找个徒弟传授一下?”
让文化失传,感觉罪过很大啊。
监斩官也拿不定主意:“先等等,我派人去请示陛下!”
【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和阮咸七人。】
【大家对“竹林七贤”的放纵不羁可能印象更深,但这同样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建安七子”是可以参政的,以曹魏对名士的看重,当时在军中都兴起名士风流,为什么“竹林七贤”仿佛只能天天裸奔醉酒不务正业?】
曹魏末年,司马昭已经独掌大权,正是明目张胆朝堂关系紧张的时刻。
听到天幕说起“时代背景”,大臣们齐齐一阵肃然。
皇宫中,司马昭瞥向傀儡皇帝,冷笑一声,完全不把对方看在眼里:“哼,我倒要看看如何评价我司马氏!”
【这就得说一说时代背景——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在少帝曹芳、执掌大权的曹爽等宗室和高官在高平陵祭祀明帝曹叡时,发动政变,且获得胜利。曹爽和朝廷高官一起被灭,当时称之为“天下名士去其半”,司马懿分权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立曹髦。】
“天下名士去其半!”曹操大营中,一群谋臣齐齐开骂,“司马氏竟然做得如此残忍!”
许攸怒而拍桌:“这岂不是整个朝堂都给杀光了?杀光了他用谁?”
郭嘉悠哉悠哉:“没听到吗,用儿子。”
荀彧阴森森:“司马氏可是个大族,难怪不担心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