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长安不发命令,作为最早接触外邦
人士的边境城市,他们要遭殃绝对是第一个遭殃的,平日遭受敌人骚扰还能拿着刀枪抵抗,这种外来者携带疾病的,只能靠他们专业医者。
也有人怀疑这种隔离是不是太多余,不如先问问商队他们沿途有没有感染疾病,官员还来不及说什么,医者直接一句话怼回去:“你怎么保证他们会说实话?”
就在内部也差点出矛盾时,突然有一名医者又紧张又兴奋地冲了出来,大声喊道:“有一队商队集体感染了疟疾!”
医者紧张是因为一个商队的人感染疟疾,说明情况很严重;兴奋是因为,他们的隔离果然是有必要的!
这时,无论是质疑的自己人还是外邦商人,齐齐闭嘴,快速与陌生商队拉开距离。
“快,传大夫!”官员知道,一队商队只靠一两名大夫肯定是不够的,直接用嗓子大喊:“多戴几层口罩,穿好防护服!”
——在检查的时候,大夫们也都戴了口罩,穿了跟天幕上出现的医生手术服模仿出来的防护服。
只是他们知道可能跟天幕上的材质不同,真发现了病例,只能靠多叠加几层来防护。
边疆城市忙着隔离的时候,长安城的皇宫中,女医们迎来了一批新的医书,在忙着迎接新的挑战。
“看,这是宫中采买的医书!”
负责采办药草和医书的尚医喜气洋洋提着比往日多几倍的医书,来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太医署那边说要我们好好学,日后从我们中间选举一批优秀的去跟太医一起学习。”
女医甲问道:“不是全部?”
尚医撇撇嘴:“他们哪有那么大方,我们这名额都是皇后娘娘争取的,原本还是想用这批医书打发了。”
女医甲一听就来气:“哼,我们就要好好学,证明女子不比男子差!”
尚医放下医书,任由大家去翻看:“选举方式已经出来了,就在这个月底,要考试。分卷面和实际操作,要会写字答题,还得会治病。”
女医甲翻了一本从未看过的医书,被难得头大,又听到考试,瞬间开始嚎叫:“好难啊!”
尚医轻笑:“就是想要我们知难而退,你退吗?”
“不退,我凭什么退!”女医家被一激,反而越发倔强,“就不退!”
“没错,就不退!”
“我们努努力,争取大家全部考合格,一起去医学校!”
“到时候我们考优秀,男人考不及格,他们哭着看我们当医官!”
“哈哈哈哈!好主意!”
女医们热热闹闹讨论,也热热闹闹学习,开始以热情和毅力互相卷起来。
在朝堂上,李世民也见到了民间医者如何卷。
“陛下,这是民间的第一份医家报纸,您瞧瞧。”房玄龄拿着报纸,先献给伺候的殿上太监,再由太监转递给李世民手上。
李世民手里拿着报纸先掂量了一下:“纸张不算特别好,可能是为了省钱多印点。”
说着,他把报纸展开,与长孙皇后一起看。
长孙皇后看到上面每一个小豆腐块的新闻,标题下还有籍贯、名、字和号,清晰的生怕被人认错,忍不住失笑:“还是民间医家动作快。”
李世民看了一眼上面的籍贯,就认出好几个地方是有大世家,这些一看言之有物的名医,有可能也是大家族有过合作的府医:“应该也是有家族支持。”
长孙皇后笑道:“这一次宫中太医反而落后了一步。”
宫里的太医还在整理天幕上繁多的医学知识,做验证,忙得还来不及写文章在民间交流。
“他们也有任务。”李世民招来宫中的太医,把报纸递给太医令,“这上面的医学内容都是正确的吗?”
太医令一看,颇有些惊讶。
仿佛是被后世说大唐医术不从宋元刺激到了,许多名医写出来的都是家传绝学,还有各自的经典病例。
比如天幕提过的“义眼”外科手术,就很详细地写了过程,连太医令都没经历过。
“有些内容老臣也不确定。”
李世民也不意外,太医要真是那么厉害,也不至于后世没有扬名了。
不光是太医,民间其他名医,包括报纸上的这些内容,也不见得都是对得,但是各有所长,愿意开放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后世既有医学报纸,还有杂志,报纸由民间先发,医学杂志就交给太医署了。”李世民颇有兴趣大概看完这一期报纸,然后给大臣传阅。
一番讨论后,李世民给太医署下了新命令:“尔等不仅搜集宫中的经典医书、药方,还要择优录取民间的医学文章,一月一期,以质量精良取胜。”
太医令:“是陛下!定不负陛下所托!”
不仅为陛下,也要为大唐。
大唐是后世子孙口中的盛世大唐,什么都不能比其他王朝差,医学也是!
.
大唐在上下一心搏第一时,宋朝又出现了熟悉的朝臣吵架画面。
大臣们在争论,到底要不要学习元朝,以医学入科举。
“医者怎么能入科举!”
“那蒙古蛮夷都可以,我宋朝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