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署相当于华夏古代的医学院,最早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太医令秦承祖提出,秦承祖也是华夏最早提出创办医学教育和从事医学教学实践的人。】
宋文帝刘义隆意外地看向自家太医令:“秦上手,恭喜,你后世扬名了!”
秦承祖,南北朝时刘宋医家,也是官方的太医令。
他精通针灸及医药,医术高明,被誉为“上手”。
宋武帝刘裕与三子刘义隆在位期间,属于刘宋的“元嘉之治”,刘义隆非常注重教育文化,在位期间出现了一系列后世耳熟能详的名臣,比如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
魏晋时期就开始流行的“建康文学史论”在这一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旷世名著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元嘉之治开创了魏晋以来最好的社会局面,也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一个文道昌盛的环境下,医家秦承祖业深受影响,于元嘉二十年向刘义隆上奏,要求设置医学,让医学博士去教学,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秦承祖看了看天幕,趁热打铁:“陛下,天幕也支持设置医学!”
“父皇时都有龚庆宣和《刘涓子鬼遗方》,朕也不能让父皇失望。”刘义隆很高兴,带着期待对秦承祖说道,“秦上手可别让朕失望。”
秦承祖大喜。
陛下这意思不但是支持医学教育,他鼓励他著作更好的医书,作为不如文学受到重视的医家人,秦承祖怎么会不愿意,当即答应了下来。
谢灵运含笑道:“我们虽然是开始,但没什么经验,恰好学学后世的经验。”
秦承祖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且让他看看,后世的医学教育都发展成什么模样了。
【隋唐时期,医学有个重要发展,就是分科更加具体详细,比如隋唐时期对老人、少儿和妇科已经有了详细的分科。】
【隋朝杨广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医学,在位期间改门下省为殿内省,统尚药局,并亲自组织编写了《四海类聚方》《四海类聚单要方》2600卷,对前世医方进行了系统总结。】
【杨广创立的“太医署”,既是当时世界上官方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又承担了一定的医疗职能。公元610年,太医令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成书,这也是华夏第一部病因、病理和证候学的专著。】
杨坚有些意外。
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杨广,竟然还有点贡献?
除了好大喜功、喜好奢侈,还对医学有兴趣?
独孤皇后联系着杨广开辟西域商路、成为第一个前往西域大宴胡商和少数民族首领的皇帝,感觉到这个老二,与他现在的表现截然不同。
表面的俭朴专情,实际上的喜好奢侈享受、喜好新鲜事物,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俭朴专情?
哪怕知道可能
被骗?[打!”
另一边放出了现代的考生。
现代化的教室里,女教师戴着眼镜,在讲台上往下看着,时不时走下来看一眼。
教室里,男女都有的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埋头写试卷,有些学生愁的写不出来就开始咬笔头,还有学生东张西望。
女教师轻轻咳了一声:“有些同学,考试时不要东张西望啊。”
顿时吓得好几个学生齐齐缩了缩脖子。
她走下讲台,挨个看学生的答题的试卷,看着各种各样的奇怪答案,又想笑又来气。
平日教的看起来都懂了,怎么一到考试都忘了,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等到考试结束,试卷交上去,老师抱着试卷刚走出教室,学生们一片惨叫:“啊啊啊我最后一题没写出来!”
“那一题到底是选a还是选b?什么!选c!竟然是鼠疫!完了完了我选错了!”
“完了完了,我的好多答案跟你们对不上,我该不会不及格吧!”
“不及格算好的,我感觉我可能只能得十几分啊啊啊啊!”
.
不同的时空,同样的学子惨叫哀嚎,让古人感受到了一些亲切。
大唐的朝堂之上,讨论的氛围热烈的如同回到了科举放榜那一日。
有官员注意到了后世学堂的不同之处。
“后世不但有女夫子,男女学生竟然是同教室学习,竟然完全没有男女大防!”
有人注意到了女教师和女学生,为男女同教室莫名震怒。
“这成何体统!看着也是十几岁的姑娘怎么能与这么多男子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