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闷声闷气道:“以后还是好好种茶叶,正儿八经做生意,希望多换一下好马。”
圆胖商人老三听了一会,最后才说道:“我打算去西夏卖茶。”
所谓的去西夏卖茶是委婉的说法,大宋正经的茶叶买卖都是官营,哪怕有官商,也是皇商。他们这样的小老百姓本就是因为拿不到皇商资格才做假茶牟利,老三说要去西夏卖茶,意思是去做茶叶走.私。假茶要是卖给西夏,被西夏人砍了脑袋也没处申冤。
但是大宋对茶叶走.私刑罚极为严格,尤其是天幕提到茶叶的重要性之后,只会更加严格。
老二一惊:“你这不是找死吗?”
老大想得深远一些:“你这是打西夏马匹的主意?”
老三点点头:“就算换了马,不会培育自己的良马也没用,依然受制于人。”
“而且除了马,打仗需要的东西太多了,还有军事地图等事。”
他一番话说得两位兄弟沉思起来。
老三看似笑面迎人谁都不得罪,其实最为圆滑狡诈有心机,当初这制造假茶的法子还是老三提到的,也是老三研究出来的。
他若是真去西夏,或许真能做出一番成就来。
看到两位兄弟明白自己的用意,老三继续道:
“我不像你们有家室,孤身一人,真出了事也不会连累家小。”
“天幕也说过大宋和西夏有很多茶叶走私,我掺和其中也不会被发现。”
老大严肃提醒:“此事,天知你知,你知我们二人知,不可对第四人言。”
“大哥放心。”老三郑重点点头,“我不信任大宋的官员,日后若是打探出消息,只会匿名送给边境的将士。”
老二眉头紧锁,屡次想要提出跟老三一起干,但是想起家中刚出生的孩子,实在不忍心放下。
此时听到这一句话,想到老三在大宋境
内也需要人照应,老二立刻道:
“朝中将士,我们帮你留意。”
老三安慰地拍了拍两位从现在就开始担忧他的兄弟:
“或许从今日起,我们也会是青史留名的人!”
他的两眼熠熠生辉,仿佛已经看到了天幕在普天之下称赞他的功绩:
“大宋都要亡国了,我也不争什么功名利禄,只求一个身后留名,将来青史上见!”
同一个夜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人做出不同的选择。
有人在黑暗的军帐中磨剑,不多时,外面有蛐蛐似的叫声响了几声,他回了几声鸟叫,然后有人推帐而入,剑鞘在月光下反射出冷冷的光芒;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每一个都身上佩剑,行走间偶尔有盔甲碰撞的声音。
当他们从军帐中走出,各自回到各自的位置。
突然火光冲天,军营响起夜晚不该想起的声音……
有人在夜色旖旎之中,恩爱缠绵时刻,突然用床帐绞住了男人的脖子,然后狠狠用力。
男人拼命挣扎,甚至蹬着床柱,引来了外面的声音。
他看着进来的侍女还以为得救了,谁知道侍女见状,上来一起用力。
“赵佶,你对不起女人,这条命,该还给天下女人。”
最后时刻,赵佶听到了他的宠妾冷冷的声音。
此后,眼前一片黑暗,陷入永恒的死寂。
当赵佶的死讯传入宫中时,赵煦的表情甚至没有起一丝波澜。
“官家,端王死了。”
赵煦表情冷淡:“对外宣布暴毙吧。”
从天幕提到过靖康之耻时,他就已经把赵佶父子贬为庶民,圈禁了起来。
没有直接杀死,是因为不想背负杀害兄弟的恶名。也是他早就猜到,会有人按耐不住,直接对赵佶动手。
现在,不就来了吗。
至于是谁动手,已经不重要了。
“官家,那葬礼……”
赵煦没有听见一般,没有给予任何回复,这就已经是给予了回复。
端王葬礼,百姓群情激奋,到处起义,哪有时间和心思给他大办?
怎么悄无声息好怎么来。
来人立刻懂了,行礼后悄无声息退下。
他正好与急匆匆的信使擦肩而过,恍惚中听到了信使的声音:
“军中哗变了!”
因为路途遥远,得知军中哗变的消息已经是三天之后了。而君臣此时正在熬夜处理的,是民间到处起义的事情。
赵煦狠狠闭了闭眼。
重文轻武带来的后果,终于在他这个时候显现了。
各路信使说着自己带来的情况:
“民间四处有起义军。他们没有袭击官府,只是抢了粮食,然后送给守军,说窝囊废朝廷不能打,就用百姓的钱自己去养将士。”
“军队哗变后只是斩杀了监军太监,然后奏请
陛下要求打击辽金西夏,
大宋如果有多余的钱何必给敌人,要给给将士,他们一定会把大宋失去的土地重新拿回来。”
“百姓说,他们本来就没田,努力挣钱交税不是为了养肥自己的敌人的。”
……
赵煦咳嗽几声,用帕子快速接住,不意外地看到自己又吐出几口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