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靠在床背上,长长吐了一口气。他的精神十分清醒,对局势的判断能力一直都很准确,只有体力在大幅度衰退,睡着了的时间,远比清醒的时候要多。
“你是监国晋王,国政大权,我都交到了你的手中。今后的事情……都要由你自己决定。治理天下,或者打江山,都是一回事情。
先皇为人宽厚,用政恢弘,但是也失之于太宽厚。这段时间来,我醒着的时候就会想,刘备也没有拿下过整个天下,或许收拾天下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好人。
我能做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但是来亨你要记得,先皇的确失之于宽仁。可是闯军、大顺,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也正是因为先皇的宽仁。
这一点,你今后也万万不要忘记。”
李来亨点头:“儿臣知晓的……大顺的火器、弓马、战士,原本都没有明朝和东虏强大,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一步,本来就说明天下绝不是纯以角力来争衡的。”
李过有些疲倦地闭上眼睛说:“你就要去黄河上了吗?”
“是的。”
李过最后说:“我国家兴兵至今日,奔走天下过半,我与先皇,于公于私,都没有什么愧对于人的地方。要说惭愧和遗憾,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没能应对好东虏,使得燕赵大地沦丧膻腥之中。”
李来亨低语说:“不……你们做的一直都足够多了。不该有人来苛求你们。”
李过只是自顾自地说:“只有这一件事,让我感到惭愧和遗憾。来亨,我相信你能够应对好东虏来犯。但是除了这一点以外,我也希望你今后能够无愧于心……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无愧于心。”
李来亨心中想着的是,争衡天下的道路上,还有抵御东虏的道路上,如果一时的惭愧和遗憾能够造就长远将来更好的结果,他自己能不能守住“无愧于心”的底线呢?
……反正现在的李来亨,浑身上下写满的就是有愧于人……
当然,他也并不在乎就是了。
“儿臣明白。儿臣今后一定无愧于天下。”
李来亨这样答应下来,终于使得李过感到半分满意。即便光中天子特别了解自己这位义子的为人和脾性,但是好像在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以后,他总觉得至少今后中原的百姓,很可能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
李过挥了挥手,门外的御医和宫女回到了殿中,他说:“去吧,你是监国,一切大政,皆自监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