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与明角,实与流贼角天下。
如果不能在一场决定性的大会战中,彻底击垮李自成的主力部队,那么现在皇太极靠诈术获得的一切东西,都将很快失去。
清军只在关外留下数量不多的一些老弱,剩下的能战甲兵,已经尽数南下。不仅仅是满洲兵,原本归顺于皇太极的三顺王与一顺公,也就是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还有续顺公沈志祥,这些汉军兵力,甚至包括外藩蒙古能够征调的兵力和骡马,也悉数入关。
尚在“明廷”控制下的燕、代之地,此时已经充斥腥膻,到处是胡虏纵横。甚至原本属于明军边军麾下的蒙古夷丁突骑,除了吴三桂等少数几个为皇太极高度重视的将领以外,其余多数也被皇太极设法抽调到了蒙古八旗佐领之中。
皇太极正在极力动员和充实着自己的兵力,北京城刚为清军控制不久,人心未定,可已有许多房屋被清军士兵拆毁或强行居住。
一切为了军事的需要,皇太极已经不择手段。
绝域轻骑催战云,燕赵之间阴云笼罩,李自成也在从陕西和河南抽调兵力,但毫无疑问,由于砀山之战和白沟河之战的胜利,闯军对清军的重视,并不如皇太极对李自成的重视那样高。
虽然闯军也有大同和雁门之败,可是大同之败是由于叛徒的出卖,雁门之败又是不善军略的田见秀以三万兵击孙传庭和多尔衮的七万兵,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么强悍。
李自成虽然已经感到崇祯已经不再是自己最主要的敌人,可他还没有完完全全认识到他的新敌人,有着多么强大的力量。
这就导致了闯军方面虽然也在尽力动员,抽调更多兵力奔赴山西和北直隶,但在紧迫程度上就不如清军了。
最有急迫感的李来亨,他虽然急匆匆地想从大本营湖广征调援军,可是从湖广调兵到北直隶,路途遥远,缓不济急,这一点就太令人着急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全力说服亲身经历过白沟河苦战的刘芳亮,让刘师傅与自己一同劝说闯王,一同说明清军的强悍难敌。
只是李自成到底能够把紧迫感提升到什么程度……
这就很难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