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1591 字 9个月前

他的想法是从自己部队的生存角度出发,而高斗枢坚持要求守住郧阳,则是为了希望能够牵制更多的闯军部队,希望能够从侧翼帮助到孙传庭,也是为了希望庇护他眼中的郧阳之民――也就是“代表”了郧阳百姓的本地士绅。

在李茂春看来,高斗枢的想法不仅无益于大局,而且活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疯狂赌徒。可在高斗枢看来,李茂春趁着城内大乱,劫粮斩关而走的做法,就更是一个活生生的贼王八了。

只是事物的发展常常出乎人们一般的预计,李茂春将粮库存粮劫走这件事,反而奇妙地制止住了王光恩和惠登相的这场火并。

当关营和混营都得悉李茂春斩关逃走的消息以后,他们对继续防守郧阳城的信心也跌破了谷底。

更糟糕的是,粮食没有了,接下来怎么办

即便继续像惠登相那样百姓的口粮,恐怕数量也是无济于事啊

王光恩这条泥鳅就更是大受打击了,从来只有他花关索放别人鸽子的时候,岂有他被别人放鸽子的时候

李茂春这回的做法,还真是完全复刻了两年前王光恩在夷陵抛下李来亨单独逃跑的一幕

王光恩和高斗枢交情较深,他自从撤到郧阳以后,事事都听从高斗枢的安排。因此得到的饷粮也最多,在郧阳历次守城之中,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目下已成为了郧阳城中兵力最强的实力派。

花关索在转进方面不愿屈居他人之后,他利用这段时间来同高斗枢建立起来的感情关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唐朝中兴名将也曾有过退保某方的案例,劝说高斗枢赶紧撤离郧阳城,大家一起“转进”到汉中去。

王光恩跟在高斗枢身边这么长的时间,多读了许多的书,像李光弼、郭子仪这样的事例随便就可以举出来许多,而且他在农民军中时就能能言善辩而知名,现在强力劝谏,几乎使得高斗枢为之动摇。

但是现在担任郧阳抚治的徐启元却慌乱了阵脚,其他人都可以走,他却有守土之责,不能随意离开湖广。

何况徐启元本来也深受高斗枢的影响,是个主战派,他说“走有生之道而未必不死;守有死之道未必不生。若出城以后,为闯贼半道截击所杀,或使大军于道中崩溃,为贼所执。这仍不免一死,其辱更甚不如守城一死为愈。大家都决心追随高大人,死于城内,以此为荣,或反而有一线生机。”

徐启元说得十分慷慨激昂,高斗枢听了大为动容,当即就对徐启元说道“我辈今日决死,他年可入忠义传,公不畏死,必能够列名传中。”

徐启元接着又凑到高斗枢的耳边,小声道“王光恩等人为自安之计,早就打算挈眷出城,逃命苟活。今出此荧惑之议,万一朝廷有行遣,必以大人先动为言,把罪责全推在我辈文臣身上,卖公自售,不可不察。”

徐启元这番话把主张“转进”的王光恩等人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将来事实也必然如此。高斗枢一想何必为了苟活数日,坏了自己的名气,却去成全他们的逃命当时他下定决心,准备一死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