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1452 字 9个月前

一起参与军机会议的顾君恩拍掌叹道:“朱胡子不晓事,这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却叫武昌百姓平白受了许多苦。”

萧维崧接着说道:“武昌位于汉水的入江口。江面浩瀚,波高浪急。武昌城倚蛇山而建,居高临下,控扼大江,形势十分险要,所谓天堑,莫此为最。张献忠渡江的时候,北风劲吹,江中波涛汹涌,西营每只船上载的兵士又过多,因此未到江心已连续出现翻沉事故。可是楚王和丁启睿勾心斗角,就这样坐视张献忠渡过了大江,等到西营开始攻打武昌府时,朱胡子才慌了手脚,开始哀求起了贺逢圣出面帮忙。”

“贺逢圣先是替丁启睿要来一笔钱,接着又收募从襄阳、承天逃窜而来的散兵游勇,指定楚府长史徐学颜统领,号称楚府新兵。这支兵马和丁启睿联手,给八大王增添了许多麻烦,所以西营到现在都没能拿下武昌府城,粮食又很短缺,只好分兵旁略他地,收集夏粮,以供军需。”

李自成在河南为贫苦农民提供种子和耕牛,恢复生产,又利用没收的明朝宗室和一些官僚劣绅的土地以及无主荒地实行屯田,以满足部分军需。

李来亨在湖广更不用说,通过推行营庄制,已经建立起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张献忠相比较之下,在物质基础方面和闯军的差距就很大了,到现在还需要通过带有掠夺和打粮性质的办法来征集军需。

攻破襄阳以后,正式出任荆襄节度使的陈荩端起一碗茶水,淡淡说道:“张献忠取武昌不成,看来他对外援一定是欢迎的。若我们将革里眼、老回回二营礼送出境,让这二位豪帅去帮助张献忠拿下武昌,八大王已经是举双手赞成的。”

“这也是一个办法。”李来亨端详着陈荩,问道,“但革回已经占据承天,他们又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放弃已经占领的大好地盘,去给张献忠做长工?”

行军司马顾君恩听了陈荩的话,眼睛突然一亮,他立即出谋划策道:“只要我们制造出围逼承天的态势,革、回若不想玉石俱焚,一定会在闯军合围之前逃离承天……而他们能去的地方,恐怕也只有武昌那边。这样闯军既不必因排斥友军而影响声誉,又可以收回承天府,还可以留革、回二营牵制湖南。”

陈荩微微一笑,补充道:“革、回若同张献忠合营,表面上看是增强了西营的力量,但实际上也是给张献忠增添了一项新的麻烦和包袱。长期来看,这就让西营没法在湖广和闯军为难了。”

李来亨和李过父子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对陈荩和顾君恩提出的办法拍案称奇。这个方案确实比李过的先礼后兵更加合适,若顺利的话,大约不用让闯军和革回两营撕破脸,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