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⑥废墟

夜与燕 市丸银的微笑 1552 字 9个月前

沿着小河追啊追啊追。

最后。在它“筋疲力尽”的时候。

猜猜怎么了?

现在住的地方也大概是山脚下。

河也不缺。

但这山这水,没有灵魂。

正如我从前说的:

目之所及,除了人类,一无所有。

3拷贝几则文章的节选。

文化废墟上的精神呼唤

百度文库

人类文化总是沿着社会制度文化、工具理性文化、人的精神文化、情感文化相互缠结而律变的螺旋形的轨迹曲折前行的。因而,在人类各民族前进的历史中总会出现迷茫与困惑的时期。而这个时期总体特征便是民族精神的失落,也就是精神危机。

中国为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废墟

中华静修园

2018-01-20

透过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透过一条条横贯在神州大地上的路桥,透过日益臃肿的大城市,透过占据各大网络媒体头条的娱乐新闻……我看到的是这个民族那贫瘠和荒凉的灵魂,经济繁荣的背后呈现出的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废墟。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而又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近百年来居然没有产生一位能够足以影响人类生活的思想家,这既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也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现代文化的废墟性

西安交通大学

2018-10-13

作者:黎荔

(想到《天下无贼》里的“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就思想文化而言,18世纪以来不论左派右派都是造反成癖,到了最后,反倒是易破难立,有破无立,遍地废墟,遍地枭雄,人们生活中的自杀、毒品、犯罪、精神病频频高发,价值虚无主义困扰全世界。对于中国而言,传统中国文化,历经二十世纪的诸般烽火劫难,真是庙堂砸尽了,典籍毁遍了,千古流传的国之圣器珍宝被摧残损弃得遍体鳞伤、花果飘零,即使劫灰余烬中还沉潜着火种,霹雳雷霆间还留下深辙和深根,但举目四顾的确早已是一片血火废墟。

本雅明以自己天才的洞察力考察了其自身所处的现代社会,并清醒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当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已经不击自败的、支离破碎的废墟文化,这是对现代文化的某种高度概括。这也是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虚幻的繁荣背后的真实境地。本雅明深刻意识到,尽管这一文化中包含着太多自我否定和灾难的成分,但是一味的捣毁、一味的肃清是远远不够的,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救赎”在废墟中对已经支离破碎的总体完整性加以挖掘、拯救、再现、整合、回归。即使物毁人亡,即使往日的岁月了无痕迹,但文化细微处的气息和味道(唯有它们)却在,它们更柔软,却更有生气,更形而上,更恒久,更忠诚,它们就像那些灵魂,在残存的废墟上来回游荡,以它们那不可触之的氤氲,不折不挠的支撑着记忆的巨厦。

想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想到达利的永恒的时间。

想到林肯公园那首inremains。

废墟。ruins.

想到《collateralbeauty》里威尔史密斯说的,mayiruinit.

4继续说水黾。

在以为它已经跳不动了,准备束手就擒的时候。

哦不,我想想。

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把它赶到绝境,比如水洼的尽头。

人家。。。

飞了!!!

好家伙,还有这种操作。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飞的好高好远。

仿佛在说,“爷玩腻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