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m女士平时出门手里拿苹果三件套……这些不需要对大家做什么解释,这都是个人绝对自由。
但也请拜托那些人,当人家不选择xx产品的时候,别说人家不爱国。
有时候这句口号,真的就只是流氓的一块遮羞布!
当时的国资流失,并不是无故蒸发,而是流到特殊关系人手里去了。国企改制,低价被人收购,价格不抵设备卖废铁的钱。厂房土地几万十几万的厂区,白送。根本不用搞什么生产,直接盖房就一夜暴富了。还不用自己花钱,那些资产银行质押贷款,建筑公司带薪施工。
当然,改革开放初期也有一些从头慢慢发展起来的,但那是在特殊时期才有那样的条件,并且真正成功的也都是利用了各种资源才能慢慢发展。现在都资本市场了还想这么搞,那就只有靠忽悠。a轮b轮的套路,准备好素材和别人讲故事,忽悠一个是一个。
开始提倡这种,说白了就是鼓励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解决就业问题。不然统计就业率时缺口太大,造假公布出来自己都很为难。实际上啃老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
大众创业就是解决现在失业率问题的,鼓励大家把资金投资到未知数上。自谋出路,首先是房租,其次是推广费,要创新得人力投入,这些都是花钱的,能不能回本才是关键,回不了本就是自己无能,怪不得谁。
政策和舆论都鼓励也都支持,重要的是确实也有成功的个例,你不行能说明什么?反正我们在摸索,一个主意推出来被民间否定,证明行不通?换一个就是了。
至于失败的那些,摸着石头过河总是有人要付出代价的。总之样样有理,唯独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种不讲理的道理你根本就讲不过。
浮夸的氛围,不尊重蓝领和技术工人的社会风气,导致了很多年轻人宁愿在家看网络小说也不愿意出去工作,因为工作不体面,没脸见人。人人都要当老板开豪车,否则不如不出去,宅在家里啃老,没人知道也不丢人。
大多数尝试创业的都死的很惨,能撑过一年的就算是有几下子了。亏钱倒闭之后,又因为心里落差不愿意去打工的大有人在。
经历过几个时期,现在回看,还是当初那个经常被大众嘲讽和恶搞的那一代班子不错。起码通胀之下,房价控制的很好。大家也都蓬勃有生气,有干劲。现在有些人就是靠着拆迁征地,啥都没做条件就改善了,让另一批从农村出来的接盘背负房贷。
这部分人不能代表经济真相。实际上所谓的经济增长,大多数人是被动的被平均了。
因为人口基数庞大,14亿人口里出了几十万富豪,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这些人走出去让绝对也会让人觉得我们有钱人很多。
同样这些人四处奔走,挥金如土,让人感觉中国人不差钱。实际上呢?十四亿人里没坐过飞机的差不多有十亿。敢不敢相信,这却是事实。
那四亿坐过飞机的人里,一部分这辈子跟团或者其他什么方式,只要出国消费一次,四亿人轮流来一趟,也造成到处都是中国旅游团的事实了。
根本其实就是制造,什么金融,什么概念,这个那个经济,都是浮云。同样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时候,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影响不大?起码人家在生产东西。
蒲素之所以让他儿子重新进校园把大学念完,那是因为他觉得孩子应该接受完大学教育。不仅是在学校学习知识,也是一种生活经历。
否则人家都有大学同学,就他没有,这就是一个缺失。该经历的都去经历一下,不然别人聊起大学生活时,他只能在一边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这种滋味,蒲素自己就尝过。
他捣鼓车子,蒲素不反对。只不过觉得他玩的太肤浅,没啥技术含量。订好配件用套筒扳手拆了装上去也算是玩车?最有技术含量的是自己喷漆,结果手臂过敏,起了一个胳膊的疹子。
孩子大学出来,想做什么蒲素都不会管他。国外有点好,人比人的不多。人少,一般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是过给人家看的,多数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中国就不行,尤其是有些父母。简单点说,包括梅芳,那种错误观念一度根深蒂固。让蒲素非常不舒服,但是还总结不出来是什么名堂。直到后来想通了才和梅芳好好谈了一次,大家才能以愉快的方式相处。
中国人都有着光宗耀祖的意识,仿佛生下来就有任务。包括传宗接代,光耀门楣都在任务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