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里蒲素知道几个,很多都是他很小就听过杀人放火打架斗殴的名字。基本都比他大了不少,劳改队有的20多岁就已经几进宫了。这些人骨子里就有暴力基因,而且在里面几进几出,性格基本都有点变态。
如果说桑海的体工队、肌肉男这种算是哈士奇的话,偶尔龇牙咧嘴卖个萌装个凶狠,那么那些人不折不扣就是非洲鬣狗,不声不响就真的是会吃人的。
蒲素早就发现,桑海这边虽然混混也有,但是整体社会氛围是文明的,崇尚读书,念书好的都能获得尊重。而南州不同,尤其是厂矿区,孩子都好勇斗狠,你书念得好反而要被周围排斥。蒲素就是这样,他都不好意思学习太好,如果不表现的自暴自弃甚至要被孤立。
别说小孩子不懂事,其实生存智慧这种事情时天生的。小孩敏感,很多事情不会归纳总结,但是心里清楚要怎么做才最利于自己。
而且生活区的孩子前途基本上从出生就注定了,顶替父母或者招工进父母的单位。学校也是读的子弟学校,都是父母工厂开设的学校,教师水平差而且极其不正规,最多学历也就是高中毕业的知青,从车间里选出来让谁谁做老师她就是老师了。
这种教师能有什么责任心?对她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工种。那些学生不用她们多管,反正以后都是进工厂上班的工人,操不操心都差不多一样。
所以扯什么平等不平等都是扯淡。就和没有一样的树叶一样,没有什么东西是平等的。羊吃草,狼吃羊,虎吃狼,哪来什么平等。桑海的孩子天然就比南州的孩子学习和生活氛围好,而南州的孩子肯定比当时农村的孩子幸福的多。
蒲素和几个桑海女孩不以为耻的说过自己上学时办的几件事,她们都表示不可置信。在桑海他这样的早就被开除了,可能出现在校园里。而在南州他一路混到中专,要不是主动入伍,不出其他事情还真的能顺利毕业。
而像他这样的在南州真算不上是坏的比较突出的孩子。初中进工读学校甚至进劳改队的都大有人在。进初中第一天,他就看到学校里打架开钢珠枪,一个人在跳远沙坑边上拿着钢珠枪对着初中里有名的一个小流氓脸上轰,然后翻墙逃跑。而眼皮里被打进几十粒小钢珠的那个受害者,没多久就因为其他事进了劳改队,他家离蒲素老楼也就隔着两栋楼,初中没毕业就进劳改队了。
蒲素没能学好,其实也是和环境有关系。他要是一个学习好,守规矩的孩子在学校里根本混不下去,被人欺负不说,还要被女同学看不起。而且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进了中专到都是高校请来的大学讲师,但是他那时候已经长歪了,而且中专班级的氛围更差,开篇就已经说过了。
社会就那种氛围,指望孩子能自己努力创造出一个理想环境,从而自强不息,积极奋进……简直就是太扯淡了。他之前所有的同学里,不论男女,一个考大学的都没有。不是高考失利,而是一个上了普高能参加高考的都没有。
所有同学里不是辍学,就是上了技校,职高,或者社会招工考试直接去做了工人。而他是走了两条路,上了中专再去当兵,能走这两条路的,就已经算是高大上了。上中专不用说了,难度略低于高考,而当兵当时差不多是百里挑一。现在大概独生子女没人愿意当兵,当时八十年代末南边轮战还在打,时常有战斗英模报告,而退伍就是正式工,不失为普通家庭的一条好出路。
所以桑海改开以后经济发达,和之前那么多年这个城市的人文素质有很大关系。总是能看到有些人酸溜溜的说是政策因素,话说回来政策是很重要,但是当时把钱投到南州去,蒲素不觉得南州在当时就能做到那一步。为什么?没有相应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