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报纸,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公司的事情。发现目前来说不稳定因素只有陈建玲这里,这个刚建立的海运部,他可以确定长久不了。但是把她们招揽过来,他觉得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他对海运业务没兴趣,但是多少需要了解一些,陈建玲的团队过来就能解决这一点。自己这边安排一个人过去,多少是有用的,而他最看重的是陈建玲手里掌握的那些船公司客户。
这些有着国际贸易的客户,每一家都不可避免在特定的时期需要走空运。哪怕空运成本非常高昂,在一些时候也是必须的选择。假若工期延误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不按约定时间提供产品,那就是违约,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要走空运。
拿到名单以后,这边自己的销售可以打电话和那边联络感情,平时发发传真,固定时间发一份空运价目表过去。一旦有需要了,这边只要接到客户的询价电话,那就基本靠谱了。给业务员回扣这种事情,在他这里处理起来太灵活了,哪怕不赚钱把业务员搞定,以后也不怕没生意做。
一家船公司的运营,起码几十上百年的积累,他们的客户资料无疑是一座宝藏。销售们可以按图索骥,不需要盲目去开发客户,效率和针对性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汽车这一行他能长期做下去,蒲素当然不会费尽心思来开发货代业务,只不过他心里清楚这个所谓进口汽车买卖是做不长的。同样依靠洋酒起价的他也很明白,洋酒最终的利润是绝对无法支撑起公司运营的。
所以为了公司维持体面以及他作为一个老板的面子,一定是要有个讲起来专业,而且合法依规可以持续的产业经营。原本的所谓贸易,在去除不当渠道之后,他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也只有货代这个行业,不需要前期多大投入,依靠自己现有的一些关系就能很快上手。
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维持公司运营规模就心满意足了,哪怕赚到的利润还是投入到公司运营里他也愿意。见到了锦海这种公司,他才知道自己的规模小的可怜,所以才让郭娟招人进来。这些新员工工资都不会太高,养在公司里负担不大,以后总归是有用的。
想到这里他给郭娟打了电话,正好郭娟在上课,电话里小声和他说等下课了再给他回电。他前面报纸是连广告版都看了,所以挂了电话没事可做。下面泳池晚上还有人在游泳,他在趴在阳台上抽着烟看着热闹。
期间他进了一次卧室,看到仇子英像个小猫一样睡的很乖。心想每天这里就她一个人,也不知道她害不害怕,以前孙莉到了晚上一个人都不敢在房间,好在现在住在浦园,隔壁房间就是老蒲和梅芳,院子里还有人头马和莱昂,所以她现在到是不害怕了。
没多久郭娟就把电话打回来了,蒲素立刻接听,担心吵到仇子英。郭娟还以为蒲素问她同济报名以及找设计师的事情,电话一通就告诉蒲素已经和同学说过了,让他别急。
蒲素则说这确实不急,只是陈建玲那边资料获取的事情不能耽误。而且让她在应聘的人里留意英文程度高的人,想办法招一两个英文厉害的在公司里。郭娟现在也膨胀的厉害,笑着说她英文现在就很厉害,电话里还说了一大串英文,蒲素是听不懂,只不过他怀疑说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