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跑偏

当然这些人里有的幸福,有的也不幸福。只不过这和职业无关,明星有几个幸福的?概率肯定是没普通人高。

很多家庭教育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去从事这个职业的,尤其是一些传统家庭。不得不说,戏子演员的子女长大后从艺的概率更高。

另外就是富裕家庭的子女投身演艺这一行的也很少。而且就算同样的出镜,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更高的女孩子会选择播音主持。

张妮娜和陆美婷这两个,家境都很一般,甚至是条件比较差的。当然在当时,这种现象也是普遍的。工薪阶层,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子女多,农村亲戚多,长辈没有退休工资,或者家里有人生病……这几样一般家庭只要摊上随便一样,马上就会打破均衡,成为条件差的那一类。

必须要说,作为从小到大没在农村生活过的我也觉得就当时来说,农村家庭真的很苦。社会地位等于没有,别看整天说什么“农民伯伯……”,以及“农民最光荣……”这些假大空口号。事实上毛用没有。

当时农民什么保障都没,医保这些统统没有,退休劳保统统没有,完全靠天收靠天吃饭,而且还到处被坑害,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摊上一样就要了命。

不下雨要倒霉,雨下多了要倒霉。长势不好,庄稼欠收要倒霉,长势太好,丰产也要倒霉。得了病,基本等想到去城里大医院,基本很快也就抬回来了。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基本都晚了,一般都是能抗就抗,实在扛不住了,很多确实已经就真的是扛不住了。到了医院一检查,治疗没必要,有必要也治不起。

而农民也没有退休这个说法,活到老干到老,土里刨食一辈子。而且农村基层教育跟不上,导致一代代重复着上一辈的老路,出路非常非常少。

少有的几条出路也是脱离农村,最简单的是当兵。蒲素当兵时部队里的农村兵都不愿意退伍,各种卖力表现,当牛做马,在蒲素看来虚伪到了极点。

比如劳动时,看到领导过来,五个人三把铁锨,这时候农村兵是必须要抢下一把铁锨,当着领导面大干苦干的。这种时候蒲素都穿的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由着他们去。不是他好逸恶劳,而是把表现机会让给他们。

他啥都不用做,混完服役期回家就有铁饭碗,没必要挡人家的路。

而且部队里很多农村兵的所谓表现,已经脱离了正常人的范畴。比如天不亮起来扫院子的,就说这种表现有啥必要?天都没亮你扫什么?扫得干净?

而且部队营房的清扫都是划分区域包干的,比如一班篮球场,二班扫走廊……他把人家活抢着干了,人家岂不是变成落后分子了?

这都不算什么。最可恨的是为了自己表现突出,折腾新兵。部队讲究传帮带,老带新。具体怎么表现呢?哪怕是农村兵,到了第二年,在新兵面前都是大爷,尤其是喜欢病态的折腾城市兵。

现在这种现象大概少了,脱离军营几十年了。但是起码90年代初期,部队这种恶搞新兵的现象是绝对的普遍现象,而且手段是相当的令人发指。

这里实在是不怎么好具体的说,因为太丑陋和恶毒了,只能说,牢房里的牢头狱霸对待一个号房的犯人,很多手段大概都用不出来。但是,当时的部队那就是传统。只不过每个地方的传统有点不一样而已,大体上是一致的。

只说老兵操练新兵。这里指的不是正常训练时间,而是一天的训练和学习结束之后的加练。俯卧撑上百一组起,仰卧起坐三百一组起。

俯卧撑撑不动?想松开胳膊趴着?不好意思,碎玻璃,或者图钉放在胸脯下面,你撒手试试?单杠动作完不成就用脚站着?你腿长个子高?自己去拿个铁锨挖沙坑,然后上去两个手吊着。还不行就用背包带绑在杠子上。

蒲素下连前一年一个老兵,一直没看到人在医院里住着,到退伍前一段时间才见到。他就是这样被吊在单杠上,然后吹哨子食堂开饭,老兵把他忘记了。等后来想起来把人放下来,双手已经麻痹最后住了几年医院,退伍前家长来部队闹,最后评残了事。

最无聊的是带着新兵做队列,向左转向右转,这些新兵连里都会的,也要折腾,无非就是喊口令有满足感,而且干部能听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