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章 扫地僧公司与滞销书作家

有山不周 之子知鱼 1326 字 8个月前

相比接未婚妻的大阵仗,公司开张则保持了他们一贯择不如撞的草率风格。

众人显然不认为公司需要重新装修,接手了二层原电玩城的地盘后,顶着光怪陆离的室内装潢,搬来几张办公桌,基本上就可以原地开工。光速处理完乔迁事宜,姜若借走坟头草的小电驴,骑回孤儿院去看望院长。

虽然多年未见,但姜若没有感受到何为近乡怯,大概是把敏感多思全用在刻薄上了的缘故,他好像天生缺乏这类矫的绪。

姜若象征地敲了三下门,一脚踩进院长办公室,态度随意得好像他只是刚去镇上遛了一个弯回来,手里提的水果也是半路随便买的,一点也不走心。姜若通常并不是一个没有礼貌的后辈,但院长实在是一个让你很难以看长辈的态度去对待的人。

在姜若的想象中,院长应该会随意地向他招招手,仿佛招呼的是一条小狗而不是一个曾经差点把孤儿院点了的纵火犯,于是当他带着这样的想象跨进门看到的是个小女孩时笑容顿时僵硬在脸上。

院长不是天山童姥,当然不会变成一个小女孩。姜若很快把笑容从放不羁少年式调整为邻家大哥哥式:“院长不在?”

可能是孤儿院很少有男孩子,于是与异缺乏交流的缘故,小女孩有点怯生生:“院长去访学了。”

姜若一头黑线:孤儿院院长还有“访学”这种作?想必又是漫游癖发作跑去其他孤儿院“参观交流”了吧。

院长不在的时候她的办公室自动变成公共阅览室,姜若粗略扫了一眼,与十几年前他离开的时候并无太大分别,从古典名著到当红网文各种类型都有,光从书架很难看出主人的口味。桌上最显眼的地方有一个特别精巧的小架子,类似书店里的“正在销”或者“店长推荐”专区,上面放的都是院长自己写的书。

早在院长的大学时代她就已经开始写作了,据说院长和顾荻友谊的开端是院长觉得顾荻有女主气质。

写作三十多年,院长成功从扑街网络写手晋级为滞销书作家。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用了三十多年的笔名叫“孤儿院院长”,是院长高中时候起的,据说来源于韩寒的话:“懂越多就越像这世界的孤儿,走越远就越明白世界本是孤儿院”。也许在院长最初的想象里她的读者是这个世界的孤儿,而她是在一片保留地里为他们写故事的院长。三十多年过去,院长还是没什么读者,但她的理想却从字面意思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