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 从太阳黑子到第三颗星星

有山不周 之子知鱼 1115 字 8个月前

()直接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当然是教科书式的错误操作。

哪怕只用普通望远镜或者裸眼观察太阳就已经可以保证致盲效果,以天文望远镜的聚光程度,约莫不止亮瞎狗眼,怕不是要烧穿头盖骨,连脑子一起治一治。

天文爱好者们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有一种廉价的太阳滤光装置叫做“巴德膜”,首先用巴德膜保护好物镜防止损坏设备,然后再根据拍摄需求进行设备升级。

通常拍摄太阳的时候得到一个黄色或者略偏红的球体,这是太阳光在穿过大气时已经损失了短波长的光,而红色和黄色光波长最长的缘故。不同波长的光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达到特定温度发出的,给望远镜加载上波长选择装置可以有选择性地观察太阳活动,比如紫外光来自超高温(六百多万摄氏度)的原子,适合观察太阳耀斑(太阳大气的剧烈爆发现象)。

相比太阳耀斑,更适合入门观测爱好者们的是甚至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太阳黑子。

所谓太阳黑子,顾名思义,是太阳上的暗斑。据说人类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出现在甲骨文中,在“山海经”论坛上天文爱好者们开的交流帖中,姜若又开始掉书袋。

共工:公元前一百四十年的《淮南子》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述;《汉书》有载,“和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和平元年也就是公元二十八年。

跟在下面的是玩家们的刷楼讨论:

吃瓜少年:古人怎么观测?

哥白尼二世:肉眼。

有玩家干脆背起了《浮生六记》:

爸比不会唱小星星: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吃瓜少年:这么浪,古人的眼睛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