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但此时此刻,已经别无他法,蒋英与徐明商议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从渔民那收购野生鱼作为原料。

为此,蒋英特定派了专人去各个码头收购,或者干脆去菜市场统一采购。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其实,徐明与蒋英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事实上,二人不仅有办法,而且这办法就在贺云营销策划方案当中。

可徐明二人为何不用了?

原来,不是二人不想用,而是时间上来不及。

在贺云的营销策划方案当中,有关原料的来源供应途径,是占据着一定篇幅,其中就有涉及,一旦供应原料出现问题,就需要另辟蹊径,干脆找一个水资源合适的村子进行合作,建立一个特定供鱼基地。

详细点说,就是找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最好是内河或者大沟附近村子,与渔民签订协议,让他们代为在内河或大沟当中养鱼,而且是按照一定科学方法养鱼。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被同行掐住脖子,还能获得稳定的供货来源。

而且最好是洞庭食品厂与村子进行合作,占据一定股份,而不是任由村子之人进行管理。

但说了这么多,这办法好归好,缺陷也不少,其中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短时间内难见成果。

毕竟人工养鱼需要时间,而且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速成养鱼法肯定是要被摒弃的,这样一来,出鱼时间就会拖的更长了,至少也得需要一年半载。

所以,贺云在方案之后,特定注明了,此计划需的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事实上,这个计划本是贺云专为他家所在村子而设计的,很早之前,他就想过,村子里各家各户,要想发家致富,也非一定要让青壮外出打工这一条路。

在自己的家乡,一样可以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来。

就比如这个养鱼基地计划。

要知道贺云家所在村子,本就有着丰富水资源,各家各户除了都有大小鱼塘不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村子后头,临近公路旁,还有一条很宽的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