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杨思齐也碰到了不少钉子,有些基地随着老一辈人故去,下一辈人已经习惯了安稳,不愿再投入到对抗朝庭的大业中,来之前刘子维交待过,人各有志,不必勉强。
人海茫茫要找寻李鸣锋不亚于大海捞针,刘子维推断李鸣锋可能住在元华江附近,可元华江两岸有八个州,到哪里去找。杨思齐专程去了在端州钟昌县,按照丹元子给的地址找到他落脚的小山村,村人带着他来到村南的荒山,一丘荒坟掩埋着当年大齐国的英骨。
祭拜过丹元子后,杨思齐不但没有颓废,反而越发觉得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能像丹元子那般默然埋于荒土,再过数年恐怕连祭扫的人都没有。
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杨思齐投身
到为大齐国奔走的大业中。元华江溃堤,杨思齐立刻感到机会来了,他把身边带来的教众分散到灾区挑动灾民,见机行事。说不定能鼓动灾民造反,让江南四州乱起来,不指望能成事,但至少能伤及大郑元气,以利于元天教的发展。
杨思齐思忖元华江溃堤江南转运使司衙门首当其责,林华县将会成为矛盾的冲突点,于是让人四处散播消息,林华县赈灾得力,灾民有吃有住,活命不难。
随着人流来到林华县,杨思齐白天四处打探情况,在城门处暗中观察赈灾的县令袁德成。他对袁德成的所做所为很是敬佩,但各为其主,越是对大郑有用的人对大齐就越有害,所以杨思齐杀心立起,准备要杀死袁德成,赈灾群龙无首,灾民必然生乱。不过,在此之间,他先要探一探江南转运使司衙门。
杨思齐隐在柱后静听,从后院传来丝竹之声。飘身上房,杨思齐很快找到第五进院落,歌舞弦乐之声从正屋中传出,门前有仆从服伺,有丫环进出端菜送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到城门处那些卖儿卖女的灾民,杨思齐暗骂一声,借着屋脊的掩护,悄然来到正屋顶上。轻轻揭开瓦片,烛光从下映照上来,屋内灯火通明,正前方摆着张圆桌,有五人正在喝酒聊天,桌前数名女子载歌载舞,乐师坐在两侧。
等歌舞罢,坐在桌左侧下首的男子急急挥手,示意歌女和乐师退下,连伺候的丫环也被赶出门外,有人虚掩上门。杨思齐心道来的正好,看样子这几位准备商量大事,贴近屋瓦侧耳细听。
“常公,朝庭派出的钦差大臣眼看就要到林华县了,,你老可得拿个章程啊,我等也好照章办事,迎接天使。”说话的正是左侧下首的男子邹素洁,他是转运使司衙门中的司丞(正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