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格莱美两万多名会员是现在的数字,早期的时候只有几千人。)
除此之外,按照格莱美的规则,总计二十二个分类,每位会员必须按照自己的“专业”,对其中的最多九个分类进行投票。
当然,四大通奖除外,这是所有人都可以投票的。
按照这样的规则,若是公关目标瞄准的是四大通奖,需要公关的成本自然是要高出不少。
但如果只将目标放在分类奖项上,那么只需要公关那些会对该分类投票的会员即可。
这样算下来,公关成本自然是会下降不少。
但是,随着这些年来乐坛风气的变化,以及美元贬值等等因素,每一届格莱美的平均公关费用仍然是在持续不断地上升之中。
若是想要争取流行、摇滚、乡村等几个热门分类的分类奖项,不砸进去几百万美元,连提名都别想得到。
而想要获奖,例如“最佳摇滚乐队”这样的重要奖项,根据该年度这个奖项上竞争激烈程度的不同,花费的公关成本至少在八百到一千万之间。
若是遇上竞争特别激烈的年份,这个数字还要上涨。
而如果想要拿到四大通奖,那投入在公关方面的成本至少要翻上数倍。
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年份里就更是如此。
而且,和隔壁奥斯卡不同的是,尽管格莱美也会对专辑的销量、歌手的人气等等带来不小的提升作用。
但是,实际提升的“收益”却是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
分类奖项暂且不算,大多数情况下,投入在四大通奖上面的公关费用,多数是要亏本的。
当然,这里的“亏本”,仅仅只是从短期内金钱收支的角度来讲。
但长远来看,没有几个年度专辑、年度单曲之类的奖项傍身,再大牌的明星,咖位也会受到质疑。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必须花的钱”。
在如今这个年代,公关四大通奖,平均的公关开支已经超过两千万美元。
而且这样的数字,还不一定能够确保获奖,仅仅只是基本的门槛而已。
罗杰不清楚这个奖项在过去的时候,“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但从罗杰进入职业乐坛至今?在格莱美各个奖项的争夺上,“质量”,或者说“口碑”?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
甚至连关键都算不上。
只要作品的质量和口碑达到了最低限度的标准?公关的力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然?若是连最低限度的合格都达不到,那再怎么公关也是没用的。
作为流行乐坛分量最重的奖项,格莱美多多少少还是要点脸面的。
罗杰不记得前世这一届格莱美的竞争激烈程度如何。
不过?在这一个世界,2013年的格莱美?竞争倒是算得上激烈。
在2012年的一整年里?单单只是【量子音乐】旗下,就推出了数十张大规模发行的新专辑。
至于那些由旗下厂牌独立运作?只在某个地区发行,主要是试水性质的小项目?数量就多到没法计算了。
这数十张大规模发行的专辑里,有资格在格莱美的舞台上进行竞争的?也多达二十余张。
虽然其中的大多数注定只是陪衬?但却也有不少竞争力相当强的专辑出现。
比如阿黛尔-阿德金斯的新专辑,就被业内普遍看好。
由于【量子音乐】在这一年当中的“大动作”?使得这一届格莱美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高。
不过,这些倒是和【darkness】乐队没什么关系。
乐队要争取的并非某个常规奖项。
事实上?以《寂静岭》专辑的风格,除了金属乐演奏之类没什么份量的小奖之外,也没有太多争取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