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斯特拉-瓦格纳签约的事交给了胖子,罗杰和安妮两人,在一次短暂地宣传通告之后,立刻启程,又一次来到了英国。
不过这一次,虽然是同行,但两人却是有各自的工作要忙。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期货市场遭受波及之下,已经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说在北美遥控指挥,也不是不行,但考虑到这次行动涉及的资金过于庞大,保险起见,安妮还是选择了亲自来到伦敦坐镇。
由于这笔资金对【量子娱乐】的未来过于重要的缘故,在未来的半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里,除非是必要的工作,例如早就计划好的【狂暴之路】演出之外,安妮都会常驻在欧洲。
根据安妮的计划,乐队在期货市场上的主要目标是黄金和原油,都是以长线做多为主,也就是买涨。
作为另一手保险,在包括美元、欧元等主流的货币方面,安妮也打算调拨大约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资金,作为保险。
这方面的事罗杰不怎么懂,只知道次贷危机的影响很大,但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却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是完全地信任安妮的能力。
至于罗杰自己,来到伦敦的目的,却是百代唱片。
几个月过去,通过几张专辑的发行项目,卢西恩-格兰奇已经大体上掌握了百代内部上上下下的细节。
而在百代旗下,诸多的子厂牌,也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
原本卢西恩-格兰奇的打算,是等coo到任之后再动手。
但考虑到斯特拉-瓦格纳即便是加入了百代,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工作。
剥离不良资产这种事,拖得越久,对百代的伤害就越大。
在征求了罗杰的意见之后,卢西恩-格兰奇准备立刻开始动手。
至少有数以千计的员工,会在这一波清算中被裁撤,但绝大多数厂牌都会保留。
毕竟,每一个厂牌,所代表的都是一个品牌。
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并不意味着这个品牌没有价值。
比如说一张专辑上,只要制作方一栏填写着的名字,熟悉这家公司的歌迷都会知道,这一定是一张布鲁斯风格的专辑。
对于许多歌迷来说,在挑选一张唱片的时候,如果歌手、乐队的名字是陌生的,那么他们会首先关注制作方是否是知名的、口碑出色的厂牌,这会成为歌迷们是否掏钱的重要依据之一。
虽然说,普遍况下,仅仅只有部分资深歌迷会这么做,但对于那些已经竖立起口碑的厂牌来说,这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品牌价值。
无论是百代也好,还是其它三大巨头也好,他们旗下的子厂牌的作品,如果是比较重量级的专辑,都会交给母公司来发行。
但在制作上,却未必是这样。
比如说披头士的许多专辑,发行方都是百代,但制作方却是他们自己的【苹果军团】公司。
又比如猫王的专辑大多数都由一家叫做“ords”的厂牌制作,而发行方则是rca唱片。
如果说在主流乐坛中,小厂牌的影响力不算太大的话,那么在独立音乐领域里,这些数十年来被收购、兼并而来的厂牌,可以说是百代唱片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
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还要超过他们的全球发行渠道,以及多达一百多万首的歌曲版权。
——当然,就目前的乐坛格局来看,大概也只有环球会这么认为。
因为他们既不缺歌曲版权,也不缺发行能力,反而在旗下子厂牌,尤其是独立音乐厂牌的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如百代这种已经在乐坛称霸数十年的老牌大厂。
“所以,我们要在保留旗下厂牌品牌的况下,裁撤掉大量的制作部门?”
罗杰有些疑惑:“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子厂牌,本也就只有一个制作部门,自并没有发行能力。如果把制作部门裁撤掉,岂不是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我们分阶段慢慢来。”
卢西恩-格兰奇开口道:“首先,我们先对全资控股或者握有绝对控股权的子厂牌开刀,在我的计划之内,确实有大约12家的子厂牌会只剩下一个空壳。不过没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将他们与同类型的厂牌合并,在制作专辑的时候则根据况来选择使用哪一个厂牌的名义。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每一个子厂牌的价值。”
“这样做的话,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罗杰点了点头,却是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说道:“这份计划书先放在我这,明天再给你答复。”
卢西恩-格兰奇的能力确实出色,也称得上兢兢业业。
除了薪水高昂了一些之外,可以说,在ceo这个位置上,卢西恩-格兰奇已经是目前的乐队所能找到最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