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内部隐患

摇滚教父 黑色贝斯 2312 字 9个月前

那种“假如我中了五百万”之类的幻想,对于一家公司的经营而言毫无意义。

如果不是真的有一笔资金即将注入公司,罗杰何必提出这个假设?

“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有两个方面。”

卢西恩-格兰奇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快拓展海外的发行渠道,摆脱对华纳、环球的依赖。

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华纳和环球确实和我们的合作良好,但能够分享出来的资源十分有限,远远不够公司旗下的明星们分配。

现在还好,这方面的问题还不算特别突出,一些勉强有资格觊觎国际市场的二线明星,暂时还压得住,可以把资源集中在几个大牌身上。

但我们不可能一直压下去,下边的明星们,在我们这里得不到足够的资源,如果遇到挖角,肯定会选择跳槽离开。

所以,开拓我们自己的海外发行渠道,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开拓海外发行渠道,建立全球发行体系,这个想法和罗杰不谋而合。

虽然……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但大方向上的思路却是一致的。

由于罗杰早就做过这方面的打算,也进行过相应的调查,对于建立全球发行体系所需要的资金,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哔数的。

就以业内的横向对比来看,太早的案例就不提了,最近的一个,环球唱片从无到有,建立起完善的、高效的全球发行体系,是以环球影业的发行部门,和最先被收购的大厂牌宝丽金唱片为核心,搭建起了自身的框架。

在此之后,环球唱片挥洒着支票,在全球各地,接连收购了数以百计的唱片公司,经过数年的整合之后,才有了如今在全球唱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超级巨头。

当然了,这种土豪式的玩法,mad唱片学不来,也学不起。

但哪怕是省着点花,按照宝丽金的价值来算,一个完善的全球发行体系,价值也在大几十亿美元以上,这还必须得是运气好,遇到有合适的大厂牌破产,低价抄底才能拿到的价码。

如果按市场价?

没有上百亿美元的投入,想都别想。

哪怕是乐队砸锅卖铁,都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来。

未来几年之内的目标,也仅仅只是为mad唱片初步搭建起一个框架,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华纳、环球的依赖。

在这之后,再慢慢去填充、完善这个框架。

对于卢西恩-格兰奇提出的这个规划,罗杰没有提出任何质疑,点了点头,问道:“你刚才说有两个需求,还有一个是什么?”

“制作团队!”

出乎罗杰的意料,卢西恩-格兰奇提出了一个罗杰从未想过的问题:“公司旗下,现在已经签约的,共计有81名歌手、33支乐队或者组合。

每年至少要录制上千首歌,举办上千场演出。

单靠现有的制作团队,人手远远不足,必须要将大量的制作业务和巡演业务外包,但这会让我们损失相当一部分利润。

公司的市场部门做过一笔计算,如果我们将制作部门的规模扩充到现在的三倍,虽然人员薪酬会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是总体的成本反而会削减不少,每年至少可以省下三千万到五千万美元之间。”

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下来的成本,就可以视作为额外的利润。

当然,这只是毛利润,因为还要纳税什么的……

咳咳。

每年三五千万美元的额外利润,这个数目并不低。

对于一家商业公司而言,别说几千万美元,就算是几百万、几十万美元,也是要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的。

更何况,以mad唱片现有的盈利规模,三五千万美元的利润,绝非可以随便忽视的数字。

罗杰心里一动,问道:“投入呢?有做过调研吗?”

“我们现在一共有二十一个制作团队,其中七个团队都是和固定的大牌明星合作,包括和你们合作的迭戈、汉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