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万美元的总宣传预算中,包含了先导ep《深渊》的前期宣传。
在环球唱片开出的宣传计划里,乐队会从《深渊》发行之前的四天开始参与进宣传行程当中。
(周五发行、周一开始宣传)
按照计划,先导ep的预热时间大约在3周。
除非《深渊》的打榜效果太好或者太差,否则《燃烧》专辑都会在月底的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档期发行。
偏热血向的《绝不屈服》勉强符合阵亡将士纪念日的主题,但其他的歌都和这个节日扯不上任何关系。
选择这个时间,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的假期,也是“暑期档”的开端。
虽然乐坛不太在乎这个,但是粉丝兜里有钱,又有时间,总是一件好事。
和《燃烧》专辑同步发行的,还有《信仰》专辑的先导单曲《失去信仰》。
不过那是月底的事情了。
在得到乐队会尽量参与进宣传活动的承诺之后,环球唱片没有任何客气的意思,直接将宣传通告塞满了罗杰三人的行程表。
在罗杰的强烈抗议之下,再加上来自二十世纪娱乐的压力,环球唱片不得不修改了计划,留出了录制《3》专辑的时间。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整个五月和大半个六月,乐队都将在久违的忙碌中渡过。
就像1999年,《we.》刚刚发行的时候那样。
尽管最重要,也是花钱最多的宣传方式是在广播电台投放广告,但需要乐队参与的宣传活动并不少。
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脱口秀节目、和粉丝近距离接触、举办几百人级别的小规模演出等等。
…………
五月的第一个周末,在几天的预热之后,《深渊》摆在了零售店的货架上。
同时,北美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上,《深渊》的销售状态也从“缺货”改成了“销售中”。
事实上,网购开放的时间比线下零售店提前了一整天。
不过考虑到北美快递行业的效率,那些急于第一时间拿到cd的歌迷大多选择了去零售店购买。
这样做的都是乐队最忠实的粉丝,数量并不算少,但分散到整个北美,甚至同一座城市的数十家零售店中,每一家店面的人并不多。
傍晚,卡尔-瓦伦丁开车来到西雅图市中心的一家音像店。
音像店的玻璃上贴着《燃烧》专辑的海报。
《深渊》也有宣传海报,不过投放率很低,毕竟每个广告位都是要钱的,尽管一家零售店只要几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的广告费,但投放到整个北美,总数绝对会让人窒息。
一张为专辑预热的先导ep,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资金在上面。
反正也赚不了什么钱,不亏本就不错了。
西雅图最近的天气不怎么好,连绵的小雨下了一整周还没有停下的迹象,不过这并不影响卡尔-瓦伦丁的工作。
在这个生活节奏极快的年头,别说下雨了,就算是天上下刀子,只要还没落到自己脑袋上,也得乖乖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将被雨水浇灭的烟头甩进垃圾桶里,走进音像店。
这家音像店,卡尔-瓦伦丁来过无数次,非常的熟悉。
只是几分钟时间,卡尔-瓦伦丁就找到了《深渊》的cd,大致数了一下,货架上还有7张。
抽走其中一张,走向收银台,一边掏钱一边问道:“今天《深渊》卖得怎么样?”
售货员显然认识卡尔-瓦伦丁,抬头看了一眼,随口道:“还行吧,卖出去了几张,具体不记得了。”
卡尔-瓦伦丁点点头,没有再多问,收起cd和找回的零钱,离开店里。
回到车上,卡尔-瓦伦丁迫不及待地将cd盒拆开,拿出光碟插进车载播放器里。
尽管已经从罗杰手中得到了一份签名版,但卡尔-瓦伦丁仍然选择自己再购买一张。
倒不是为了多贡献一个销量,纯粹是因为签名的那份是拿来收藏的,没有拆封的打算。
至于“自费”购买的这一份,则是用来听的。
虽然已经成为了经纪团队的一员,但工作和做乐队的粉丝之间并不冲突。
随着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职业粉丝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几乎每一个名气稍大点的明星,都养着一个或者一群职业粉丝,专门负责管理粉丝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在音乐的伴奏下,卡尔-瓦伦丁打开笔记本电脑,熟练地打开聊天软件,输入登录密码。
账号上只有一排名字相同的“群”,都是乐队粉丝组织的讨论组,由于最大人数限制的缘故,单单只是受到“官方”承认的粉丝群,就多达十几个。
随手打开一个消息最多的,正在讨论的主题正是乐队的新ep,《深渊》。
尽管车上加装了信号增强器,但无线网络的速度仍然让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