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内的血液如火焰般开始膨胀、沸腾和燃烧。
没等狂博士有进一步的动作,手中试管忽然“嘭”一声炸裂,其内燃烧的血液迅速汽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狂博士整个人都呆住了。
自己视若珍宝的试验样品,就这么没了?
自己为了这样品,与特事局沟通过多少次,签下多少不平等条约,冒了多大的风险,就这么没了?
我特么快要崩溃了……
隔离服被未知菌种感染,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才终于将狂博士唤醒。
他低头查看,并没有发现手上和身上有什么异常。
可是警报声不会骗人,那些血液的细胞因子一定还没有完全消失,还在这房间里扩散。
他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是要立刻启动隔离室的灭菌程序,还是要捕捉空气中的细胞因子继续研究?
前者属于常规程序,而后者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实验过程出现意外,每多呆一刻,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扩音器内再次响起助理的声音:“狂博士,您没事吧?要不要我帮您启动灭菌程序?”
狂博士大吼:“你敢!!!”
“你把这里的细菌灭了,我就把你灭了!”
狂博士之所以叫狂博士,由此可见一斑。
别人对科学家的称呼都是“博士”,或者是带姓氏的“张博士”、“李博士”,而他专门吩咐助理要在自己的称呼前面加个“狂”字,好像这样才能表达他对科学的热爱。
助理在外面关闭了通讯器,小声抱怨:“还‘狂博士’,你特么是‘疯博士’!”
狂博士自然听不到助理的抱怨声,他现在正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继续着他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片沾了些蒸馏水,在空气中挥动几下,以此捕捉空气中游离的细胞因子,然后把玻璃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透过显微镜,他看到了这些奇特的细胞,一颗颗如同烧红的火球,像一个个小太阳般冒着火焰,周围的水分子很快就被蒸发。
狂博士只看了一眼,就见这些红色的小太阳像是耗尽了能量,很快就熄灭下来,红色褪尽,化作灰白。
隔离服的警报声也在此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