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司马迁红赤着双眼死死咬住牙关,他想破口大骂,或背过身去不再看这后朝血泪,但他知道他不能,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些血淋淋的事情记下来,告诉世人异邦恶行,告诉世人民族苦难,告诉世人殷鉴犹在,万不能再重蹈覆辙。
唐朝。
白居易愤而铺纸,想要用诗一抒胸中悲愤,并警醒世人远离毒物。而唐初的孙思邈早已下定决心修书太宗皇帝,鸦片之祸尚在千年之后,但五石散之祸却可能近在眼前。
【也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于是出现了我们熟悉的知识点——清政府出台禁烟政策,林则徐虎门销烟。】
众人心中稍慰。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但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虎门销烟的壮举之后,是英国无耻地发动鸦片战争。】
“竟是如此!”
又一个惊雷扔下,众人只觉一阵眩晕。
太极宫。
李世民与堂下臣子对视一眼?[兵戈,但他们同样知晓,邦国之间,博弈向来不止在战场。这是文化侵略,那售卖鸦片破坏...经济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经济侵略?
这些站在古代金字塔顶尖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件事:当年齐桓公欲成就霸业,管仲为之献上两计,衣缟乱鲁、买鹿制楚,终成齐霸,这是否就是楚棠所说的破坏经济?
【说到这里我们来梳理辨析一下,文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中唐。
韩愈脸色很不好:“所谓抛给,有如嗟来之食之态,分明有侮辱轻慢之意。”
北宋。
苏轼面上余怒未消:“抛来岂不如施舍一般?随意将自己无用之物抛向他人,君子安能受此羞辱?!”
另一边。
李清照眼中尽是嘲弄与讥讽:“什么送来,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全是不怀好意!”
文人对文字最是敏感,更何况底下是一群名家、大家,阅读理解更是不可能出错。他们在不同的字眼里见出了异邦的龌龊心思,恼怒之余也不由得叹服于鲁迅对事物现象的精准把握。
【辨析完这些词的不同含义,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抛来也好,抛给也好,送来也好,都是不怀好意、不能接受的,鲁迅先生真正提倡的是“拿来”,所谓“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他的中心论点。
既然如此,迅哥儿为什么要在前面废那么多笔墨来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呢?】
话音刚落,没想到朱元璋率先坐不住了,他啪地一下站起来叫道:
“你管这叫浪费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