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找了老大夫,两人谈过之后他就出差了。三天后归来,带回来五笔药款和八笔膏药订单。
大队长紧急开了个领导会议,都觉得订单不能断,因为镇上领导也不会给销售打包票,还得看他们自己。所以膏药又熬起来了。
白爹趁机说了老大夫的要求,选三位妇女学习熬膏药,早学会他早省心。大队长就让参与会议的每人推选一人,由老大夫最终决定名单。毕竟要学人家的手艺,自然是由人家来选人。白母自然而然的被选上了。
在老大夫的细心指导下,三位候选者进步巨大,但离独立熬药就差点。白小弟却是学会了,不愧学了四年多中医,有基础就是不一样。这就叫母子齐心,其利断金。
老大夫更是大撒手,告诉大队长熬药以后别找他,去找白小弟。
大家伙也默认,进药厂有白母一份,因为无可替代。
之后的选人,镇上派了三位领导、干事监督,全程公平公挣。白淑华特意请了半天假凑热闹。
自从上了初中,她真的很少请假了,主要怕俄语落下,太难补了。不过选人进厂可是大事,不容错过。
都是直接上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没人敢作弊。因为白母很是把握,所以她一点不紧张,还有闲心东张西望。然后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来参加选拔的九成的都是妇女。
看来聪明人不只她一家啊。
妇女下地挣工分因为天生体力差异很难比得过男人。
而且孩子随母亲的户口。
有这两样好处,妇女们还不使劲冲。
因为首次招工,所以数目不是太多,两个多小时之后就全部结束了。
下午就会将入选名单贴在大队部。
主打就是个效率
。
白淑华看的津津有味。
中午饭的时候,白爹没回来,估计是讨论入选名单呢。
白淑华都要去上学了,白爹才回家。
"爹,选了多少个?"
白淑华抓紧问,马上该走了。
“十五个,不算熬药和管理。”白爹解释道,"搬去镇上,给买电动打粉机器,就用不着那么多人了。"
白淑华有些惊讶,"这么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