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浙军上下,都沉迷在了收复南京的喜悦之中,状态与刘邦初进咸阳差不多。
这时,朱以海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手扶着腰间的玉带,坐在龙椅之上,恍惚之间,他似乎看见了百官,向着他跪拜。
朱以海本来是一普通藩王,此前从未想过有一天,他能坐在皇位之上,距离帝位如此之近。
当初,弘光帝被俘虏,潞王监国投降,在江南的一大批藩王,见大势已去,跑的跑,降的降,使得浙江境内的抗清势力,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一人拥戴。
大明朝的帝位,从福潞之争时的香馍馍,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成了天下间最危险的高危职业,浙江没有藩王愿意接受大明皇帝这个位子。
江浙心怀大明的大臣,遍寻江浙,发现浙江只有朱以海这个鲁王,没有降清,并且还未跑出浙江,于是赶忙在台州,将朱以海截住,拥入绍兴,立为监国。
起初,朱以海对于是不是监国,做不做皇帝,并不在意,还是个藩王心态。
当他经历了残酷的抗清斗争,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加上逐渐掌握权力,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后,他的想法开始改变。
朱以海开始想要做皇帝,因为只有成为皇帝,才能为大明江山做更多事情,而且他自认为,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当大明的皇帝。
只是这时,朱聿键已经在福建登基,并取得了绝大多数督抚的承认,使得朱以海错失了帝位。
本来朱以海并不热衷于皇位,但是当皇位被隆武做了以后,朱以海心里便难免有些不服气。
长期以来,抗清中心都位于江浙地区,他在前面顶着,拼死拼活,凭什么让躲在后面的隆武当皇帝,他无论是血统,还是威望和战绩,都比不上自己。
朱以海心里不服气,可是隆武已经做了皇帝,并且逐渐坐稳了大明天子的位置,使得他只能区局于朱聿键只下,心里便不平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