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鱼儿上钩,藏拙

李桂香和胡志广住在胡杨家里,并不需要韩武白天晚上跟着,他就要清闲一些。

晚上7点。

胡杨在一家海鲜酒楼请孟如松吃饭,二人前后脚都按时到达了预定好的包间。

“孟总一路辛苦,我敬你一杯。”

酒菜上齐,胡杨当然要和孟如松碰一杯酒。

“两个小时的飞机,有什么辛苦的哦。胡总,来,干了!”

孟如松平时很少喝酒,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喝酒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和胡杨在一起。

“你这次是来工厂这边有事儿?”

两人喝了几杯酒,分了一只大龙虾吃了,胡杨然后才问了一句。

“我和我的团队,最近调整了一下最新的生产工艺,需要先在深海这边的工厂试生产一段时间。胡总,有个好消息,公司的28n制程突破了关键的技术节点。”

按照摩尔定律,芯片的制程大约在18个月左右会向前推进一代。

孟如松和他的团队,拿下40\45n制程,已经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他这个研发进度可有点忒快了。

当然,现在的研发成果只是突破了关键的技术节点,还没有全完突破28n制程。

按照胡杨的理解,28n制程全面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孟总,你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啊!首先要祝贺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攻克了技术难关。对了,台电和s星那边的进展怎么样?”

胡杨的眼光始终都盯着世界半导体技术的前沿,他自然也很关心对手的研发情况。

“s星就不用管它了,它已经落后了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台电的研发进度我不是很清楚,但据我的估计,他们的进度最起码不会比我们更快。”

孟如松现在的气势也越来越足,在芯片代工领域,他已经不怎么重视s星。

但是,老对手台电,他却不敢掉以轻心。

“这就挺好!说明啥?说明芯通国际和台电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这可是最好的消息”

芯通国际到目前为止,还是比不上台电的积累。所以哪怕是孟如松,也不敢说自己已经超越了对手。

尽管,超越台电是他这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我有信心,总有一天会超过台电的。不过,胡总,我有个想法,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低调一点?

我的意思是,咱们即便是突破了28n制程,也没有必要马上公布出来。可以赶在台电宣布技术突破的24小时之后,咱们再宣布。”

孟如松不觉得事事争第一有啥意思,他需要的是举止优雅的告诉对手,我的实力超出你的想象,我就站在你的背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缺乏技术的积累。孟如松更愿意充当一个跟跑的角色,而不是充当领跑的角色。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能做到实力的全面碾压,领跑者一般都不会赢得比赛,成为最终的冠军!

胡杨沉吟了片刻,觉得孟如松的想法不错。有道是枪打出头鸟,暂时还是别刺激老美比较好,省得它加快打压汇嘉系的步伐。

如果说胡杨现在最需要什么?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时间。

汇嘉系如今蒸蒸日上,每一天、每一个月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当这种进步积累到一定程度,胡杨就敢于自豪的说,自己无惧任何狂风暴雨。

因此,每争取到一段时间,对于胡杨及其汇嘉系来说,就多了一份应对别人打压自己的底气。

“行,这事儿你看着办,别玩脱了就成。另外,孟总,保密工厂的建设进度怎么样?”

胡杨决定不必理会孟如松,他爱啥时候公布研发成果就啥时候公布,总之不要影响公司的订单就成。

“胡总,你放心,这事儿我心里有数。至于咱们在金陵的保密工厂的建设,进度很快,最多再有半年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孟如松也很在意保密工厂的建设,早一天完工就意味着能早一天带来利润。

要知道,军品的利润相较而言,还是很丰厚的。

军用芯片一般分为武器本身的运算芯片、控制通讯的芯片、大批量数据处理芯片这三种,显而易见,这些芯片基本涵盖了各大军事领域,不同的武器门类。

可不仅仅只是军用战机需要芯片,其他方面同样需要。

未来的订单数量,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尽管军用级别的芯片相较于民用级别芯片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军用级别的芯片就不能追求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产品。

孟如松算了一下,如果军用级别的芯片能满足最大产量,公司的营收将会增加25左右,而利润将会增加三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