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合一

周嘉妮笑:“很酸吗?这都兑水了的。”

邱则铭放到鼻子底下嗅嗅,砸吧着嘴回味了下,整体的口感是酸酸甜甜的,但乍一入口,还是酸得打了个激灵:“这是什么啊?”

“我自己培养的红茶菌。”

红茶菌早就有了,并不完全是八十年代东西,只是那时候风靡过一阵,家家户户都在养,还互相借菌种。

即便没有菌种,自己也能养出来,所以周嘉妮也没瞒着。

只是现在不太普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邱则铭摇摇头:“头一次知道这种东西,但是很好喝。”

又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好喝!”

周嘉妮眼带笑意地看着他:“真觉得好喝还是为了捧我的场?”

“真好喝,比橘子水好喝。”邱则铭充满好奇,一口接一口,喝了半壶。

趁他喝着,周嘉妮就说了她猜测鲁照亮意的事,道:“如果他真提出想搭这条线,会对你或者对运输队那边有影响吗?”

“没有,但得让运输队从他手里赚点外快。”邱则铭挑挑眉,“半个月后肖哥过来,姓鲁的那小子如果真有这个打算,让肖哥跟他谈。”

总得出点血。

邱则铭见干活的人身影隐藏在一片黄瓜架子后头,他就想伸手去勾对象的小手,准备带她去看西红柿。手刚伸过去,就听到村里大喇叭传出动静,确切地说是传出张宝生激动到有点发飘的动静。

“周嘉妮同志听到广播后赶紧来大队一趟,嘉妮听到广播赶紧来一趟。”

周嘉妮表情一怔,心说不会说小学,小学就批下来了吧?

她低头,见邱则铭的手正僵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笑着握了握,道:“我去趟村委。”

邱则铭叹道:“好。”又道,“我给你留了两棵最大的西红柿,等彻底熟透了摘了拌白糖吃。”

周嘉妮咽了咽口水,道:“好!”

这时候的西红柿味儿特别足,尤其自然熟透的,切成瓣撒层白糖,特别好吃。

她去了村委,路上还碰到几个社员,见了她问道:“嘉妮,又有啥大事啊?”

没拿到确切消息,周嘉妮也不好说,笑道:“不知道呢,我过去看看。”

是这样,村里正开会呢,其他村干部正沉浸在村里有可能要建小学的喜悦上,旁边电话就响了。

起初还以为是打来下订单的,结果是:出口的事成了!

张宝生当时整个人因为过于激动,脸色都不一样了,把刘通他们吓一跳,不明所以地跟着白了下脸。

心说天要塌了吗?

尤其他们队长,声音都劈了,只一个劲的握着话筒点头:“好好好,马上办,我马上办,好好好,您放心,请您一定放心,我们会注意、是是是,会注意会注意。”

其他人听着心都吊到嗓子眼了。

尤其这老头儿挂了电话,失神地跌落到身后的椅子里,一脸他自己要挂了样子,眼神发直,半晌没吭声,再吭声的时候竟抬手捂住眼睛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哭了半晌,才拍着桌子语气重重地、一字一句地道:“咱村祖宗们的坟上要冒青烟了!”

刘通:说人话!

张宝生吸了吸鼻子,浑浊的老眼一一扫过在座的众人,沉声道:“嘉妮帮咱、把出口的事谈下来了,刚才省城来电话,说咱村的篮子一件不落,全选上了。”

屋里一片寂静,片刻后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好几个小队长也抬手去抹眼泪儿了。

周嘉妮到的时候,对上一双双红眼眶,怔了下,道:“小学真批下来了?”

“不是!”张宝生激动的嘴唇哆嗦,“嘉妮,你那个姨来电话了,说咱那几个样品全选上了。”

周嘉妮愣了下,旋即失笑:“哦,是这个事啊,都入选了?”

张宝生点头。

其他人也满眼激动地望着她,倒是周嘉妮一片淡定,冷静地道:“咱们需要准备什么?出口公司那边来参观吗?还是直接办什么手续?”

其他人将红红的眼眶对准张宝生,一脸好奇。

张宝生道:“对对对,说是有个…诶对了,说省里报社的记者要来。哎呀我太激动,把这个忘了。”

他再次红着眼圈看向其他人:“省城记者要来采访报道,说什么要来了解背景,等将来出口手续办完,产品正式走出国门了,再正式报道。”

“记者是跟着出口公司的人一起来看看……”

张宝生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了,但周嘉妮还是拼凑出了全部信息,并冷静地问道:“我苏姨来不来?”

“来、来,还有些手续得由公社出面去县里办。”张宝生道,“我给公社去个电话。”

周嘉妮把他按到椅子上坐下,找刘通伸手:“刘会计,电话本。”

凡是牵扯到工作的联系方式,她自己有个电话本,还会再在村里的电话本上记一份,防止丢失。

给苏姨回了个电话,详详细细地在旁边做着记录。

之后冷静地安排:“省里那边下周一过来参观,我们负责安排住宿,明天跟公社招待所那边打个招呼,留出几个房间,同时让厂里做好准备,今天下午四点收工进行大扫除,再让赵科长打包几份礼物备着……”

赵科长是赵梅,规模扩大后增加了一些职位,如今赵梅被提拔成质检科科长,平时也给周嘉妮打打下手。

白昊阳也正式上任,接替了邱则铭在编织厂的职务,邱则铭以后只管大棚。

漫说张宝生冷静不下来,其他人也冷静不下来,去厂里一宣布,整个车间都轰动了,材料车间的也围了过来。

就是……

不少人高兴之余小声嘀咕:“就是量不算大啊。”

“那也是出口。”

“我当然知道是出口,就是没想到出口的单子不大。”

还不如一个市百货大楼订单大。

周嘉妮知道大家的好奇,笑道:“这一块去年才填上出口空白,一年的出口量才二百件,今年肯定要翻几倍,但现在能匀给咱们三十件的量,已经很不错了。”

说话那人不好意思地笑道:“周科长我知道,我就是想说洋鬼子也太小气了,出一次口不多要点咱的货。”

其他人纷纷哄笑。

周嘉妮也笑道:“这是头一次嘛,咱们也要开个好头,出口的产品质检格外严格,可不是咱们看着行就行,还要出口公司那边再验一遍货,得人家说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