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百零九章

周嘉妮回村后喂了喂两头骡子,跟管牲口的张叔打了声招呼就准备回家。

走到半截,想了想,往赵梅家那边绕了一下。

她上回不是从省城一纺厂弄了几块花布么,颜色和花色放在后世也是好看的,她留了点布头,想让赵梅给她做几款工艺稍微复杂点的发圈,放到群里卖。

真要是能做出来,手艺上又没问题的话,她定个三五块也是成的。拐出巷子的时候前头有几个嫂子、婶子,边走边说话。

其中包着绿头巾的媳妇子嘴里‘唉哟’道:“发圈又要换新样式了,上回那个样子我刚学会,这又换了,又得学半天。"

旁边穿着旧蓝底白花棉袄的道:“是啊,我觉得做不带花的那种就挺好。”

最左边戴着棉帽子的一个嫂子道:"常换常新啊,周同志都是为了让人家要咱的货才时不时把样子换一换的。"

绿头巾道:"不是说城里挺多供销社么,这家不行换那家啊,周同志反正都在外头跑,多转几个店问问呢。"

戴棉帽子的嫂子道:“人家都是国家单位,哪儿咱去一问人家就要啊,你们别这么说,周同志又不该咱的,现在带着咱挣钱,这么费心的替咱想法子找路子……"

穿蓝底白花棉袄拿胳膊肘拐了她一下,刻意压低了声音,一脸‘也就你不知道’的表情,道:“我琢磨着,该是别的单位压价狠,周嘉妮从里头赚不着好处,赚不着好处她就不下力给咱问。”

一直没说话的婶子道:“我听旁人也是这样说的……”

绿头巾也附和:“我也这么想的,压价狠的她不给人家,压价不狠的她才有赚头,但送过去人家自己比着做,她就回来给咱出难题,今天一个样子,明天一个样子……"

"那可真是难为你们了!"

清凌凌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那几个媳妇子慌忙转头,正对上一脸笑眯眯的周嘉妮。不过往常也见她这样笑眯眯的,但今天笑的咋让她们心底这样发虚呢。

周嘉妮笑不达眼底,道:“以后就不出新花样了,现在市里百货大楼那边也帮你们铺开了,他们下多少单你们自己商量着安排,以后就别经我的手了。"

现在放到群里卖的发圈,都

是她从工艺上能挑出来的最好的,也是有数的几个人的货,赵梅算一个,村里有个叫盛长海的,他媳妇算一个,还有一个婶子,一个会绣花的奶奶。

其他人都是为了让发圈过明路捎带着的,往外铺货的时候还真没吃差价,既然这样,就不拖着这么多人了。

“唉哟,周同志,我们就是说着玩的,你别往心里去……”张明山的媳妇乔美玲没想到被周嘉妮听个正着,赶紧慌忙解释。

被抓个正着,大家一阵脸热,大冷天后背出一身白毛汗。

戴绿头巾的这个周嘉妮还对不上名号,只隐约记得她男人姓顾,嘴里夸张地‘瞎’了一声,笑道:“这也没啥,你就算赚好处那也是应该的,这不丢人,你甭跟我们生这个气。”

戴棉帽子的那个嫂子一看就知道坏菜了,她想打圆场都没法打,这几人说的这话她听着都生气,甭说人家周同志听了呢。

一时有些晦气,咋这么碰巧跟她们走一块了呢。

周嘉妮依旧笑眯眯地,但谁也能看出来她的脾气,道:“没事,正好我也忙不过来,分不出那么多心思,以后等你们自己去省城了,不妨挨着问问,看谁家压价高,谁家压价低,你们也能算算几分钱的东西我能赚多少好处。"

"别别别,周同志,我们胡乱说的,你别跟我们计较……"

"还是得计较计较,不然这种话传的多了影响我名声。”周嘉妮笑道,"刘会计那里都有账本子,甭管供销社还是百货大楼,收多少货,按多少钱收,人家都给开单子,大红戳子盖章,这造不了假。我出去谈业务打关系,额外送出去的回来要么我自己掏钱补上,要么村里补这个账,但发到你们手里的钱都是一个算一个的,谁心里存疑,去会计那里看看。"

说完周嘉妮就转身走了,从另一条巷子去了赵梅家。

钱还是要挣,不过她打算换换路子了。

赵梅家旁边那个棚子又加固了加固,现在就当个工作间,有来学新样子的她就带着在棚子里教。张开山还是需要休息,张惠惠也得写作业,都挤屋里不合适。时间长了,只要听着门外有动静,赵梅就出来往棚子里让。

今天一看是周嘉妮,就笑着往屋里让,屋里生着炉子,比棚子里暖和,道:"送人回来了?快来屋里暖和暖和。&#3

4;

周嘉妮指着棚子:"嫂子,来这边吧,咱单独说两句话。"

张开山出来打招呼:"嘉妮过来了,跟你嫂子去屋里说话吧,我跟惠惠出去走走。"棚子里镇凉镇凉的,人多了凑堆坐能有点热乎劲,人少了不行,太冷。周嘉妮道:“张大哥,你可别折腾,我说几句话就走,你快回屋歇着吧。”

赵梅:“他没事,他天天都出去溜达着走走,大夫也说了,少量活动活动,穿厚点就行。”张开山状态一日好过一日,他现在也愿意出去走走,多见见人。

张惠惠跑出来,过去抱住她爸爸的胳膊,跟周嘉妮道:“嘉妮姐姐,我天天陪着我爸出去遛弯。"

周嘉妮笑道:"那行,你们溜达完赶紧回来,我几分钟就走。"张开山围上围巾,牵着闺女出了门。

进屋后周嘉妮就说了刚才听到的话,赵梅顿时气白了脸,道:“说这话的是谁啊?咋这么不知好歹呢!在背后嘀咕些有的没的,咋不到我跟前来说呢……"

周嘉妮摆摆手,正好借这个由头分割开吧,道:“谁不谁的不重要,既然有人这么说,那存这个想法的人肯定少不了,想挣钱,又嫌麻烦,还在背后猜七猜八。人多了我确实带不动,也不想带了。以后新样式就不对他们开放了,先咱俩合作,料子选好的,款式再设计的洋气点,你做出来,我带出去找新的市场,不走供销社,就走私人的路子,价格比寻常的发圈高点……"

一张自产自销证她还是能开出来的,当然,她基本也用不上。

也是怕太招摇,不然她出钱买台缝纫机安到赵梅这里,那效率肯定不一样。到时候就不光做发圈,布艺方面能发挥的东西可太多了。但现在还不行,深吸了一口气,再忍几年吧。赵梅带着同仇敌忾的愤然,道:“好!”让那些人后悔去吧。

出去一趟,赵梅也是长了见识,大城市里挣工资的人买东西就是比他们爽快,出去了才知道外头的天有多高。

嘉妮常往外跑,说话做事的章程比她还厉害,人家能把东西谈进百货大楼、友谊商店,甭管再选啥路子,她说行那就是行的。

村里那几个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背后嘀咕这个。

跟赵梅谈完,周嘉妮回到家,一进门于晚霞就道:“嘉妮,出

啥事了?刚才来了几个嫂子找你,我说你没回来,她们拉着我说了一通,猜着说你去了队长家,就走了……"

于晚霞挠挠头道:“说什么误会,又是这那的,我都没听明白,到底咋了?”

周嘉妮叹道:"没咋,嫌弃花样多,猜说我从里头捞好处,又嫌我下的功夫不到家,发圈这块以后就固定市里百货大楼了,他们自己把之前的几个款式翻一遍,能吃一阵子。旁的我不管了.…"

于晚霞一整个无语住。

另一边,张宝生气得摔了筷子,指着乔美玲几个,道:“你们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才挣了几个钱就烧成这样?收碎布是搭的人家的关系,出货是人家帮忙,为了让你们挣几个补贴家用的,人家小周想尽了办法,你们倒好,在背后嚼这种舌根子。"

乔美玲几个也懊悔的不行,急的快哭出来了,道:“我们也没想到就那么正好……”"这是正好不正好的事么?"张宝生抬手点点,道,”走走走,都给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