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突然这么多人一下涌进去,在车间里干活的那些人还一脸茫然,当知道是县领导来参观时,一个个铆足了精神卖力展现着自己的技术。

王栋梁满意地点头

,车间比外头暖和,且明亮又干净,干活的人手上飞舞,动作娴熟又干练。

车间里生着炉子,还盘了一圈暖气包,比外头暖和,但还是得穿棉裤棉袄,不然时间长了还是有些待不住,毕竟空间太大。

但一个农村企业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让来王栋梁以及其他参观的人有些惊讶了。

这边是编织车间,那边还有材料处理车间,这边相对没有那么干燥,因为有些材料需要浸泡,相对潮湿一些。

但李敬党让村里木匠做了些木叉子,尽量不用手去翻动,便非得要动手,也是戴上两层线手套,再从外头隔上防水的塑料布,防止手冻伤。

厂里每天还会熬姜汤,每人一大碗。

王栋梁越参观,表情越认真,心头甚至还有一丝丝感动,鼓励道:“好好干,我会如实向上汇报,说不定年前还会有市里的领导来参观,争取年底做报告的时候,大家都去听一听。"

干活的人面上自是一片喜色,这鼓励比他们喝一大碗姜汤还暖烘烘的,也是响亮的齐声做保证。逛完车间,还去看了储备仓库,这些都是从各大队收上来的材料,全部整整齐齐码在这里。最后李敬党招呼着大家去会客厅。

会客厅的墙上挂了一溜照片,张宝生签合同时的照片、周嘉妮跟百货大楼领导的合照以及在友谊

商店的照片,还有第二批样品摆上去后拍回来的照片.…

邹凯也凑热闹跟着来参观,看着墙上的周嘉妮,他忍不住跟他师哥苏斌小声道:“这就是小周同志,起初也是她用花馍技术跟我们饭店交换供菜机会,帮村里老乡创收。"

正好厅里一静,王栋梁顺着看过来,好奇问道:“还有这事?”

邹凯也是成天跟领导打交道的人,不过对上县里的干部,还是有些紧张,道:“是啊,小周同志为了帮村里社员创收,教我们店里的面点工做花馍,还给了我一张菜谱。我给他们留出了二十斤的收购资格,过完秋季才没再送了。"

提起小周同志,他就想多夸两句,道:“不光这个,我听说她去省城出差也不忘捎了几百斤菜去,帮老乡卖菜呢。”

这不算投机倒把,在领导面前也能提的。

王栋梁连连点头,他不是第一次听到那位周同志,翟项强与他汇报工作时就不止提了一遍

,只是没这么详细,便与翟项强道:“不错,对于这样的好同志,我们要多多表扬、鼓励,号召更多的人向这样的好同志学习。”

翟项强忙道:"您说得对,年底不论是公社的报告还是县里、市里的汇报工作,到时候都让周同志和邱同志去讲个话。"

王栋梁点头。

这才是知青下乡的意义嘛。做好了,他这位县长脸上也有光。

桑冲锋当场表示,东河公社会尽快将那条路修起来,不过只能先改成石子路,想往好了建还得看县里拨不拨款。

而县里会不会拨款,取决于前进大队的编制业和塑料大棚的发展,会不会做大到让县里拨款的程度。

说来说去,前进大队任重而道远啊。

翟项强忍不住弯起了嘴角,没想到那段让上一任、大上一任领导头疼的问题路,在他手里解决了。

嗯,县里以后会重视到哪种程度他不知道,不过从镇上通往前进大队的路,也可以先弄成石子路嘛,不然人家大卡车都不愿意往这边来,多影响发展?

张宝生都不知道,他要接收来自公社的资源了,还是会让其他大队眼红的资源。

邹凯替周同志激动,在领导面前挂了名,以后甭管是回城,还是旁的招工,她肯定是优先享受福利的那个。

不过太挂名了也不好,恐怕小周同志想走,这边都要不舍得放人了。

周嘉妮还不知道有人为她受领导关注而操心的方向都偏了,她跟白昊阳站到了市里百货大楼前头。

这趟出来,她还是想留宿一晚上再回去。一会儿交完货,把白昊阳打发回去,她住两天再走。

销售嘛,她有的是合理理由,况且身上还带着要帮老乡卖的发圈。

她自己通过收农产品暴利赚了不少,不做点实事心里总不踏实。

反正她自己也能挑布料好、做工精致的在群里卖diy发圈,一个一块多钱,还是有人捧场的。一块多看着不多,可成本才几分钱,真的很暴利啊,积少成多嘛。

在不能收最暴利的干豇豆后,能卖一块是一块。她去镇上国营饭店拿到不要票的馒头,八分钱的馒头她卖五毛一个,连几毛钱的差价都乐意赚,何况一块多的呢。

白昊阳见周嘉妮站门前头仰着头不动,纳闷道

:"咋不进呢?里头有东西咬人啊?"

周嘉妮:..

她是在琢磨,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再出现上回过来时的那种感觉。抬脚迈进去,平平静静,没再有那种想要飘起来的感觉。周嘉妮失望地叹了口气,去找这边的会计交货。

都是百货大楼,不过这边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活,像是交货,省城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边是会计带着两个小同志一起管着。

态度也没省城那边好,说话冷脸冷声,但货款结算的痛快。当然,闻着味儿过去下单的也不是会计,是这间百货大楼的主任。白昊阳没想到交货这么利索,出来后挠挠头,问道:"周同志,你有没有什么想买的?"

他准备去买布和棉花,再做身棉衣、棉靴,还准备扯件军绿色棉布做身衣服,等过年回家探亲的时候穿,体体面面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