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户籍

李杨明叹了一口气:"多,事情一来就得加班。"

祝康再问:"那我看今天好像大家都下班了?"

李杨明哈哈一笑:“龚所到星市开会,底下人都放了鸭子。”

周如兰瞪大了眼睛:“总得有人值班吧?”

李杨明笑:“当然有,只不过螺丝没拧那么紧。”

赵向晚问:“龚所平时很严肃?”

李杨明收敛了笑容:“是有点。”

【要不是他和卢局长关系好,谁愿意天天看他那张臭脸?一天到晚以为自己很厉害,像个土皇帝一样,搞得派出所乌烟瘴气的,呸!】

赵向晚继续问:"李警官,龚所这回出差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李杨

明摇摇头:“那得问办公室的小任。”

【小任是龚所的狗腿,问他最清楚。】

赵向晚假意好奇:"最近没听说公安系统有什么重要会议或者培训啊,龚所去星市出什么差?"

李杨明脸上浮起一个嘲讽的笑容:"谁知道呢。"

【能有什么会?不过就是到珠市去吃吃喝喝呗。三村湾的人把他供得跟菩萨一样,隔三岔五就带他去星市的五星级大酒店潇洒,就这,还党的干部呢,真是败类!】

看来,这个龚有霖虽然人前风光,但看不惯的人也不少啊。这是好事。

代表很容易将他孤立、架空。五星级酒店?那不就是四季大酒店?

赵向晚心中又是一喜,太好了!

再询问了一些派出所的情况之后,五个人吃饱了,再回到派出所里。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三村湾所有户籍资料足足有几千份,这个工作量非常庞大。九十年代计算机使用还没有推广,这里全都是纸质版资料。要不是有细心、专业的周如兰,光是从这如山的档案堆里找到有用的资料,就得花费几天的时间。

三个小时之后,李杨明歪在桌边睡着了。祝康四个却依然神采奕奕。如山一样堆着的户籍资料,第一个被找出来的,是卢尚武。

终于,找出来了一个!赵向晚拿出纸笔,将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

季昭胜在记性好,他只需要扫一眼就能记下所有内容,所以赵向晚只捡重要的内容记,其余需要补充的,就找季昭好了。

卢尚武,1959年生,户主卢国伟,卢尚武是第二个儿子,1977年因招工迁出原籍。祝康有些着急:"迁走了?那他现在哪里?"

赵向晚眯了眯眼:“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们把这个户籍资料上的所有人都记下来。卢国伟因病去世,但卢尚武母亲孙友敏还活着,目前在三村湾和老大卢尚文一起生活。"

很快,第二个人龚四春找到了!

龚四春,1959年生,户主龚大利,龚四春是第四个儿子,1975年读高中,迁出原籍,原因没有载明。

祝康更急了:“怎么会原因不明呢?”

周如兰解释道:“户口迁出只需要个人

申请、迁出地的准迁证、迁入地的准迁证、身份证明,一般都会准予办理。至于原因嘛,那就五花八门了,工作调动、招工、招干入户、投靠亲属都是有可能的。"

祝康只得将龚四春的所有亲人信息都记录下来,龚四春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但父母依然健在,老大龚一夏、老二龚二秋都在三村湾生活,娶妻生子,老三、老五、老六都是女孩,已经因为出嫁迁出户口。

最后一个,是卢富强家。

卢富强是家中老大,底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二十年过去,卢富强的父母都已病逝,两个弟弟一个迁出原籍,另一个留在三村湾生活。妹妹因为出嫁迁出原籍。而卢富强,则因为十几年未与家人联系,按失踪人口处理,已经被销了户。

从法律上来说,卢富强已经死亡。

长久的沉默。

一起凶杀案,改变的不仅仅是祝康的人生,所有参与者都有了变化。祝康打算亲自告诉卢富强,他在法律上已经死亡,祝康很期待看到他脸上的表情。

一晚上的忙碌之后,终于可以收工。感谢了李明杨之后,四个人开车回宾馆。

一路上,灯光将道路照得很亮。

夜深了,路上没有什么人,经过汽车站时,也没有白天的热闹。路边的商铺全都关了门,空荡荡的。

祝康长叹一声:“忙了一天,也算有点收获。”

赵向晚知道他的心情很复杂,便安慰道:“明天还是得找三村湾的人进行调查。我们不进去,让李警官以调查户籍资料的名义把他们请到派出所来。"

周如兰肯定了赵向晚的想法:“这个办法好,安全、保险。”

到了第二天,四人依然直接来找李明杨。

依然是那间会议室,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终于见到了龚四喜、卢尚武的家人。龚四喜的父亲、母亲一见到祝康,瞳孔一缩:太像龚大壮了!

龚父龚大利与龚大壮关系并不好。虽然是堂兄弟,共一个爷爷奶奶,但一来因为土改时结了旧怨,二来因为龚大壮日子过得比他好,所以有些嫉妒。只不过随着龚大壮一家灭门,再加上整村拆迁,很多往事都被遗忘。

今天陡然看到一个与龚大壮很像的年轻人,龚大利内心有些打鼓。

祝康没有绕

圈子,直接问:“龚大利,你儿子龚四喜,现在哪里?”龚大利与妻子交换了一个眼神:"警官同志,你问这个做什么?"【四喜说过,让我们就当他是死了,以后都不要再提。】【他现在过得那么风光,绝对不能拖他后腿。】

赵向晚眸光一闪,暗自思索,看来,龚大利知道儿子做了什么,这个老东西!祝康严肃地拉下脸:“我们在进行户籍调查,龚四喜因为什么迁出原籍?现在又在何处?”

龚大利咳嗽了两声:“他在县城读高中,户口迁到县城了,后来就没了消息。时间久了,这个儿子是白养了。"

【他把户口挂在我表姑家,改了名换了姓,又考上了警校,再回来当领导,日子过得好得很。】【他有良心,孝顺,虽然明面上不能认我们老俩口,但是每年都给钱给烟,他两个兄弟干了什么都有人罩着,多好。】

赵向晚目光如矩,紧盯着龚大利的脸:"他读高中,户口挂在哪里?"

龚大利对上赵向晚的眼睛,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心慌:“他自己找的,我也忘记了,那个时候挂户口也容易。"

赵向晚冷笑一声:“77年,挂户口可不容易!农转非,多困难。你们家花了不少钱,动用了不少关系吧?"

龚大利尴尬一笑:"也,也还好。"

赵向晚步步紧逼:“75年龚四喜初中毕业,想到县城读高中没有钱,找他叔叔借,却没有借到,所以不得不辍学,对吧?"

往事掀开一页,再一次听到龚大壮这个名字,龚大利感觉这会议室有些阴森森的:“二十年前的事,不,不记得了。"

龚母却突然插了一句:“四喜是74年初中毕业的。”

赵向晚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龚母:“他当年成绩一定很好吧?”

龚母点头:“四喜是家里最聪明的一个,很会读书。只可惜,家里穷,没办法读书。”

赵向晚敛了笑容:“那怎么75年他忽然又有钱能够读高中了呢?”龚母愣了一下,看向龚大利。

龚大利皱起眉头,瞪了龚母一眼,代为回答:“找亲戚借了点钱。”赵向晚放缓了语速:“哪个亲戚?龚,大,壮吧?”

龚母明显心理素质差

很多,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龚大利却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之后,瓮声瓮气地说:“什么龚大壮,他那个时候已经死了。”赵向晚加快了语速,不给他半点犹豫的时间。

"怎么死的?"

"凶杀案,灭门惨案,唉!""都死了?""是的。"“那房子、菜地、家中财物呢?”

龚大利目光闪烁,最后还是说了实话:“堂兄弟几个分了。”

赵向晚眼神冰冷:"原来,你们都是凶杀案的获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