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番柿虾

燕京小厨娘 叶流金 3535 字 8个月前

底层的平民老百姓谁不好奇达官贵人的生活?这年头又没有什么朋友圈微博之类的可以分享,听说梅娘竟然在给顾大人做饭吃,大家都忍不住打听贵人喜欢吃什么,还期待自己以后能不能吃到跟顾大人一样的饭菜。

梅娘也没想到,梅源记竟然成了街坊们接触上层社会的快捷途径。

李韬满心忧急地前来,本以为梅娘正吓得六神无主,甚至嚎啕大哭,没想到梅娘却一派云淡风轻,早已把他担心的事情都处置好了,这让他反而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那就好。”李韬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儿多余,讪讪地站起身,"你要是有事,一定记得找我,我会全力帮助你的!"

梅娘也随之起身,向李韬郑重行礼。

“所谓患难见真情,李公子在这个时候前来帮忙,对梅源记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梅娘感激不尽。"

一番话倒说得李韬不好意思了,他又没帮上什么忙,就算刚才跑去找顾南箫,也没说上什么有用的话,反而灰头土脸地被赶下来了。

这让他既憋屈,又担心。

这次梅源记可以化险为夷,那下次呢?万一遇到了更难缠的官员,梅娘可怎么办?

李韬原本想着混上一个秀才功名就足够糊弄父母的了,可是此时此刻,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人微言轻。

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帮不上忙,他只说那些大话,又有什么用?以后他又拿什么来保护梅娘?李韬心里百转千回,跟梅娘一起出了大门。

望着梅娘温和的笑容,他千言万语,

只化作一句话。

"梅姑娘,你多保重。"

梅娘点点头,目送他离去。

楼上,顾南箫看着李韬一步三回头,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眉间划过一抹阴霾。

多年查案的理智告诉他,这个浅显直白的愣头青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是心里有一种奇怪的念头,很想把李韬和梅娘的关系调查得一清二楚。

这感觉让他觉得很陌生,又有点儿生自己的气,却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顾南箫略显烦躁地别过头,不去看李韬和梅娘的身影,重新坐到书桌后面。

还剩下两天的时间,他得把心思放在查案上。

楼下,梅娘送走了李韬,就回到厨房准备午饭去了。

菜单是昨天晚上就制定好的,粉蒸肉,脆皮豆腐,山药木耳,蒜薹炒肉,麻汁凉粉,猪骨海带汤。

她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大家洗菜,切肉,炸豆腐,又让云儿和自己一起收拾虾。足有手指那么长的河虾,洗净后去除虾线,开背。

起锅倒油,把虾煎至外壳焦脆。

煎好的虾推到锅中一边,借着煎虾的底油,倒入番柿,炒成番柿酱。

快速翻炒,把番柿酱与炸虾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倒入糖、盐、醋和少许清水,待汤汁熬制浓稠,就可以出锅了。

娟娘看得十分奇怪,问道:“二妹,这么好的虾怎么不做炸虾了呢?又简单又好吃,何必再裹上一层番柿酱啊,那河虾这么一炖,吃着还能酥脆了吗?"

梅娘微笑不答,只问她粉蒸肉蒸得怎么样了,猪骨汤可煮好了没有。娟娘不知道她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这么一打岔,也就不再追问原因了。反正不管是炸虾还是番柿虾,梅娘做的菜就没有不好吃的!

火热的日头升到半空中,洒下一片热辣辣的光芒,胡同里的老百姓不是出门做工,就是在家歇午,正午的胡同里显得十分安静。

可是三条胡同里却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官差敲开一户户人家的房门,大声地喝问着各种问题。王婶一家才端起饭碗,门外就响起一阵重重的敲门声。

王婶还以为是有客人来了,打开大门却看见门外站着两个膀大腰圆的捕快。只见其中一人盯着王婶上下打量,问道:“你们家

姓什么?几口人?做什么生计?”

另一人则直接越过王婶,用棍子在院子里的柴堆和杂物之间翻找了一通,连厨房里的水缸都探头看了几眼。

王婶吓得心惊胆战,一边看着那捕快搜院子,一边结结巴巴地回答着另一个捕快的审问。看到王婶小女儿头上戴着一朵银花,那捕快直接一把就拔了下来。

"这东西哪儿来的?快说!"

王家小女儿才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看到捕快搜查吓得腿都软了,连跑都不敢跑,这会儿被那人

恶狠狠地追问,吓得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竟说不出话来。

王婶见状不好,赶紧扑过去搂住了小女儿。

“差爷,这银花是孩子姑娘前几日托人捎来的,说是江苏那边做的样式,京城里没有,才当个稀罕物给了孩子……差爷,这真是我们自家的物件啊!"

别说小女儿,连她见了这阵势,都要吓哭了。

那捕快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见与失单上的首饰描述的确不同,这才还给了王婶。“最近这一片有没有什么陌生人出现?有没有人半夜偷偷摸摸搬东西?你好好想想!”

王婶哭丧着脸,说道:“差爷,您也瞧见了,我们这胡同就这么几户人家,都是多年的老邻居,谁不认识谁啊,哪来的生人?至于半夜有没有人偷东西,我们一家白日做活,晚上都睡得死沉沉的,真没听见过什么动静啊!"

两个捕快问了半天,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才悻悻离去了。

王婶跌坐在凳子上,搂着小女儿,发了半晌的呆,才想起来去关大门。一站起来,她才发现自己的腿都软了,挪了好一会儿才走到门口。她扶着门框站着,却看见隔壁张家正闹腾着。张家婆子坐在自家门口,拍着大腿高声嚎哭着。

"没有天理啦!你们当差的就能冤枉好人哪?!我家闺女下个月就要出嫁,好不容易攒了点儿嫁妆,你们非说我们是偷的!老天爷呀,你快开开眼吧!给我们老百姓一条活路吧!"

王婶想起张家女儿的确是要出嫁,张婆子怕女儿嫁过去吃亏,咬着牙给女儿备了不少嫁妆,前几日家里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还是找她借了一升米,到现在还没还上。

可是她自己还吓得脚软,哪里敢上前帮张家说话。

张家这里闹得动静最大,不止是胡同里的邻居,连街上的路人都纷纷停下来看热闹。

"这是怎么了?抓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