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临春就暂时回了家,在家里住上几天,就又要启程去五台山书院读书了。
他跟晴娘本来就是表兄妹,有着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
宋母本是晴娘父亲唐修远的一个庶妹,唐家人丁兴旺,却偏偏没有女儿命,到最后,也只有了唐氏这么一个庶女,虽是庶女,却是被唐太夫人亲自教养的,和唐修远他们这些嫡出子弟也有几分情份。那个时候唐氏的丈夫,还有些官身,做着正五品的知县,政绩年年得优,又有宋家在身后扶持着,所以前途一片大好。
唐夫人又拗不过唐氏的游说,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谁曾想到,宋临春还没长大,宋知县却去世了。
唐氏只好依附着本家生活。
唐夫人舍不得女儿嫁过去受苦,就商量着想寻个由头退了这门亲事,唐修远却觉得两家是姑表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这个时候退婚不就是落井下石给唐氏雪上加霜吗?
唐夫人对宋临春看了又看,觉得他老实稳重,处事什么的也有章法,对人温和有礼,就也同意了,想着凭他们唐家家大业大,朝中有人,难道还扶不起一个女婿吗?
仅是嫁妆就给了一百八十多抬,陪嫁的房产、铺子、田产更是不在少数。
谁知道成亲之后,这些东西就被唐氏给拿了过去,说是要帮儿媳妇保管,说晴娘年纪小不懂这些,那些铺子田产亏了也不知道,还不如她帮忙掌管着。
晴娘性子温顺,也就随她去了。
反正唐氏只有宋临春这一个儿子,将来东西还是她们的。
谁知道,唐氏拿了晴娘的陪嫁在手里,就给自己置办了许多衣服、首饰、丫鬟,打赏府里的下人什么的也大手大脚的,动不动就拿几两银子、十几两银子的打赏……晴娘自幼跟着母亲学管家,眼看婆婆这样下去只怕是要把下人养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再加上她打赏的银子什么的,都越过宋家的太夫人过去了……难免叫别人笑话她们不知礼数。
又不好意思提点婆婆,忍了很久,找了个由头提了一下。
谁知道这就触动了唐氏的逆鳞,觉得儿媳妇想拿捏她。
又越看越觉得儿媳妇娇气,还喜欢侍弄花草,那多花银子啊,大把的银子投下去,也不过养出几朵小花,还这房送一朵,那房给一朵,简直是……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