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难,修禅更难,余真意的心境,可谓是不可多得。
在禅修期,通常以相同的时间,一整天交替进行坐禅与正规的行禅。一小时是段标准的时间,四十五分钟也可以。对正规的行禅来说,禅修者可选择一条大约二十步长的小路,循着步道慢慢来回行走。
在每天的生活中,行禅也是很有帮助的。禅坐前的一小段时间,例如十分钟,进行正规的行禅,对心的专注很有帮助。除此之外,行禅所发展的觉知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身体在一天之中,总是四处活动。
行禅会发展觉知的平衡性、准确性与专注的持久性,在行禅时可观察到很深奥的佛法,甚至获得证悟!事实上,不在禅坐之前行禅的行者,就如开部耗尽电池的车一样,很难在坐禅时启动正念的引擎
行禅由注意走路的每个步骤组成,如果走得相当快,则注意腿部的移动,而在心中默念:左、右、左、右。并觉知整个腿部的实际感觉。如果走得慢,就要注意每一脚的抬起、移动与放下,不论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努力完全把心系在走路的感觉上。当你走到步道尽头,立定、转身再度开步时,都要注意有什么动作发生。
除非遇到地上有障碍物,否则不要低头看脚,在你致力于觉知感觉时,心中留存着脚的影像,对你并无助益。你要专注于感觉本身,而那不是视觉的。对很多人来说,当他能纯粹地认知诸如光、痛、冷、热等身体的所缘时,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通常我们将行禅分成三个不同的动作--将脚抬起、移动、放下。为了维持精确的觉知,我们清楚地区分这些动作,在开始时,心中轻轻地默念每个动作,并让觉知确实清楚、有力地跟随,直到动作结束。有个微细的重点是,当脚开始向下移动时,就要立刻注意放下的动作。
让我们想一下抬脚的动作,我们都知道它的传统名称,但在禅修中,重要的是要洞察并了解传统概念背后,整个抬脚动作的本质,从想要抬脚开始,继续经历实际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感觉。
我们精进于觉知抬脚,不要过度去感觉,也不要由于感觉太弱而失去目标,心清晰而准确地瞄准所缘,有助于平衡精进。当精进趋于平衡,同时目标也很清晰时,念就会坚实地建立在觉知的所缘上。只有在这三个要素--精进、准确性与念--都存在时,定才能发展。当然,定是心的集中、专一,其特相就是使意识不会散乱或涣散。
当我们的觉知愈来愈接近抬脚的过程,就会看到它好像成排的蚂蚁爬行过马路一样,远看似乎是条静止的线;近看时,它开始摇晃、颤动;再近一点,则分散成一只只蚂蚁。于是我们知道,原本整条线的概念只不过是个幻觉,才清楚明白它是由一只只蚂蚁连接而成。
如此,从始至终,准确地看着抬脚的过程,那么,慧心所便会更接近观察的所缘。当慧愈接近时,就愈看得见抬脚过程清楚且真实的本质。这是人类心智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当慧经由观禅而生起并加深时,存在的实相就会以明确的顺序显现出来,随着慧的进展,禅修者便能知晓这顺序。
禅修者最先经验到的慧,常常是开始明了--并非藉由智力或思考力,而是相当直觉的-抬脚的过程是由不同的心法与色法所组成,两两成对,一起发生。身体的感觉(色法)与觉知(心法)结合在一起,却又彼此不同。我们会开始看到一连串内心所发生的事件与身体感觉的全貌,而且能了解心法与色法关连的因果关系。
我们会非常鲜明且实时地看到心法如何引起色法--当想要抬起脚,身体移动的感觉便开始了;也会看到色法如何引发心法--当身体感到非常热时,就会想走到有遮荫的地方行禅。这种对因果的领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我们而言,当它生起时,生命就会显得比以前单纯多了,只不过是一连串心法与色法的因果相续。这是传统内观发展中的第二个慧。
随着定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深入看到,抬脚过程所发生的现象是无常的、无我的,且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出现后消失。这是慧的下一个层次,也是有关存在的下一个观点,它是由定的觉知而成为可以直接看到的能力。这些色法背后并没有人,它们生起与消逝,根据因果法则,是个空的过程。这移动与实体性的幻觉就如电影,就一般的了解,它充满着人与物体,与真实世界无异,但若把电影的速度放慢,就会看到它实际是由一格格底片的静止画面所组成。
当人在单独的抬脚过程中保正念时--当心随着动作,以念洞察所发生事情的本质时--佛陀所教导的解脱道,便在当下开启。
佛陀所说的八正道--众所周知的中道,包含八个要素--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在正念强时的每一那,八正道中的五个要素--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思惟,都会活跃在意识中,同时由于我们开始对色法的本质有所领悟,正见也会生起。八正道中的这五个要素同时生起时,心便完全地从各种烦恼中解脱。
在运用纯净的心洞察正在发生事物的本质时,我们就不再受愚痴所束缚,而只看到现象的来去。当慧使我们对因果作用的过程有了直觉的理解,明了心法与色法如何彼此相关,我们对法的本质便不再存有错误的观念。由于看到每个所缘只持续一那,我们对常就不再存有幻想。也因为了解无常与其背后潜藏的苦,我们就会从身心非苦的幻想中解脱。
直观无我,让我们不再骄慢,且从有个恒常自我的邪见中解脱出来。在仔细观察抬脚的过程时,我们看到身心的苦,因此,不会再受渴爱的束缚。有不灭之法之称的三种心的状态-我慢、邪见与渴爱,会在轮回中让存在永恒不灭,轮回是渴爱与苦的循环,是由对究竟真理的无明所造成。审慎地专注于行禅会击毁这不灭之法,让我们接近解脱。
你会发现,专注于抬起脚,竟有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而它只是出现在向前移动脚,然后放在地上而已!当然,以上在行禅指导中,对觉知的深度与细节的描述,也适用于禅坐时专注于腹部动作,以及其它所有身体的动作。
佛陀描述行禅有五项额外而特别的功德。首先,常练习行禅的人,可以增强长途旅行的耐力,这在佛陀时代特别重要,当时的比丘与比丘尼,除了双脚以外,没有其它交通工具。今日禅修的你,可以试着想象自己是位比丘,而思量这个能增强体力的功德。
行禅的第二项功德,是增加禅修本身的耐力。行禅需要双倍的精进,除了用来抬脚的一般机械性的精进之外,还需要心的精进来觉知动作--这正是八正道中的正精进。如果这种双倍的精进持续在整个抬脚、向前与放下的动作中,必能强化有力而稳定的心的精进能量,每位行者都知道,这对修观十分重要。
第三,据佛陀所说,坐禅与行禅之间的平衡有益健康,两者交替,会使练习的进步速度加快。显然地,生病时很难禅修,坐太久会导致许多身体失调的状况,但交换姿势与行禅的动作,会使肌肉复苏,促进血液循环与预防疾病。
行禅的第四项功德是帮助消化。消化不良会导致很多不舒服的感觉,因而成为修习的障碍。行禅能促进肠胃蠕动,保持通畅。饭后与禅坐前应该要进行一段行禅,以驱逐睡意。在早晨起床后立即行禅,也是建立正念的好方法,同时还能避免在一天的第一段禅坐时就打瞌睡。
行禅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项功德,是建立持久的专注。由于心在行走时集中于动作的每个部分,专注便会持续不断。每个脚步都在为接下来的禅坐建立基础,时时刻刻都帮助心保持在所缘上-最后在最深的层次里,揭露出实相的本质。所以我用汽车电池来作比喻,如果汽车一直未发动,电池就会耗尽。一位不曾练习行禅的行者,很难坐在坐垫上而有任何成就;但勤于行禅的人,则会在禅坐时自动保持强固的念与坚实的定。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遮罗,他的王后一直没有生育,遮罗王很伤心。一天,遮罗王把王后叫来,说:“你回娘家去吧!什么时候找到了生孩子的药方,就什么时候回来,免得我再忧愁。”
王后很难受,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哭着告别了遮罗王。回娘家的路上,王后越想越伤心,觉得活着实在没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决定从山崖上跳下自杀,便穿过树林,向山顶爬去。
天上的天帝释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很难受。天帝释想:“这个王后,前世是我的姊姊,她现在因不能生育,而想自杀,我一定要救她。”天帝释便从天上降临到王后面前,用木盘盛着一个仙果送给王后,并叮嘱道:“姊姊!你把这个果子吃了吧!这样你一定会生个好儿子,他将成为这个世界上著名的英雄。如果国王怀疑你这个儿子的来历,你可以把这只木盘交给他。这是天宫里的神器,可做为你儿子来历的最好证明。”
王后依言吞下了果子,回头一看,天帝释已经不见了。刚走了几步,觉得身体沉甸甸的,原来已经怀了孕。她高兴地回到王宫,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遮罗王。遮罗王当然也喜出望外,夫妻俩一心盼着儿子早日诞生。十月期满,王后果然生了个儿子。
经过若干年,孩子慢慢长大,可是这个孩子长得丑极了,世上再
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丑陋的人。但丑虽丑,这孩子却非常聪明能干,机智伶敏,而且力大无比,双手可以抓住大象,跳起来能逮住飞鹰,大声一吼,如同狮子咆哮。他的名声传遍各地,大家都为他有这么大的本领,但又长得那么丑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