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不一定好

三个小时后,班车停,两人下。

唐浩与唐建国站在卖衣服的摊位前,卖衣服的老板恨不得双手举着大红花欢迎唐浩。

经过了解,大家伙都叫摊主老贺,老贺呢由于一时的贪心,想着多赚点钱,这一批进了一百五十件衣服,只要卖的出去,他愿意减去成本和路费,利润与唐浩五五分成,但是有一点,毕竟货量较多,他还是不放心全部交给唐浩,他要跟着一起去卖,摊子给老婆守着。

要求不过分,五五分成,唐浩还是挺满意的,一口答应了摊主老贺的要求。

征用了摊主的三轮车与大喇叭,仨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县城。

有了人力物力,唐浩这一回选择了偏僻一些的村子,想要买点东西要走上两三个小时,没有极其重要的事,村民都不会出门,穿的衣服若不是不能再穿了,也不会出门买,这并不代表他们很穷,只是路上太远,要去一次把家里缺的东西都补齐,否则不会走那么远。

这些村子本来就比较闭塞,谁家来个亲戚,周围几户人家都要去跟亲戚聊上几句,何况是卖东西的,一声大喇叭,比大队的喇叭还好使,唐浩一吆喝,村里人都出来了。

“衣场破产了,现有一批低价毛衣清仓大处理了,吐血成本价,四块钱一件,你买不了吃亏,你买不了上当,衣服全部成本价,衣场破产了,现有一批低价毛衣清仓大处理了,吐血成本价……”

摊主老贺在一旁听的汗颜,厂家破产了他咋不知道。

谁都有占小便宜的心里,村民聚拢过来。

一样的套路,换了个词,一个村至少能销出去四五件,多则件。

能说会道的人,到哪都饿不着。

蹬车有唐建国,推车有摊主老贺,唐浩就在三轮车上坐着,拿着个喇叭跟这个大姑娘讲点黄段子,跟那个老大爷套两句家常,衣服不知不觉的就卖掉了。

一天走了七八个村子,晌午饭仨人都是在村子小卖部买的方便面泡在袋子里吃的。

直到天色暗淡下来,仨人才回到县城,结算了一下当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