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晁盖话没说一半,就停了。吴用摇个扇子挡着脸,拼命朝他使眼色。
老大哥也忒不讲究了,这种事当然要派自家心腹兄弟来啊!
“这个嘛,毕竟是巨额钱款,树大招风,拿着容易出事……”
这话半是对着晁盖说的,半是提点对面这个憨闺女。
一百两金子,老大敢给,你敢收??
阮晓露一听,有道理。这活有点烫手。
虽然说多劳多得,多立功才有话语权,但是,被北方第一黑老大当成“心腹”也未必是啥好事。
万一这金子路上丢了,算谁的?
于是顺水推舟地推辞:“我、我没见过那个宋公明。万一认错了人,送错了礼,咱血亏啊大哥。”
晁盖虚心纳谏:“也是。那就……”
吴用抢话:“让刘唐兄弟去吧。”
晁盖同意。
他又跟晨练小组的成员聊了两句,发现确实在体格上都有进步,勉励一通,大伙吵着要走。
“一会儿还有个俯卧撑比赛,要赶在林教头操练之前!赢了的有阮姑娘炸的鱼干吃!大哥俺们走了!”
晁盖回礼:“对了,你们一会儿经过院舍,把刘唐兄弟叫来聚义厅,我有事吩咐。”
晁盖出行喜欢低调,不像王伦那么前呼后拥的。导致他有时候心血来潮想传个令,发现身边没人可用,很是尴尬。
这晨练小组倒是雷打不动,路线固定,山上哪哪儿都跑到,适合传话。
大家吆喝着走了,晁盖抚须微笑。
年轻人哪,真是精力旺盛,真好……
一个时辰的晨练完毕,大家各回各家:罗泰带着一帮喽啰去操练,何成回水寨修船,白胜去聚义厅报到,齐秀兰去酿酒作坊视察昨天的酒曲。
阮晓露回到客馆,正好看到船回码头,带来今天水寨卖鱼的收成:三十斤粮食,二十斤猪肉,一罐子粗盐,几匹布,还有——
“这啥,”阮晓露皱眉,“蛐蛐儿?”
蛐蛐笼子上里夹着一张李小二请人写的字条,说不好意思,今天市场冷清,只觅到这么多货,阮姑娘恕罪。
起初,阮晓露代表梁山水寨去市场卖大鱼,是为了换钱配时疫的药。如今大家不用吃药了,她就请李小二做中间人,每次换点生活必需品,运回山上,仓库里充公。
因着这个便利,给老娘阮婆婆置办了合适的冬衣被子。她自己也找鞋匠新做了一双皮革越野跑鞋,免得布鞋伤脚。
至于这东西换得值不值,是不是等价,阮晓露也管不得那么细,差不多就行。总得给李小二一点个人发挥的空间。
今天李小二大约是找不到等值商品了,抑或是老实人学会了耍滑,居然拿蛐蛐儿凑数。
虽说此时市井中流行斗蛐蛐儿,一只好蛐蛐也能值不少钱,但难道李小二以为,梁山上的大哥喜欢看虫子打架?
阮晓露思前想后,找支笔,扯张纸,开始列单子。
按照优先级,把最需要采买的东西排列一下。
粮食、肉类、药材、酒曲……
她刚来到古代的时候,一不会毛笔字,二读不懂文言文,跟寻常文盲没什么区别;如今生活安稳,她积极“扫盲”,管吴学究借书借笔,山寨的犄角旮旯里找出几本破书,总算自学出个半瓶子醋,如今也能划拉不少字。
不求笔底生花,能表达个意思就够。
至于还有许多不会写的繁体字……用错别字凑,实在不行简笔画,劳动人民总能想出办法。
她正划拉呢,有人咚咚敲门。
“妹子,”阮小二有点警惕地推了推身边的大汉,“有人找你。”
门缝里挤进来一头红毛。刘唐扭扭捏捏,朝她咧出一个毛躁的笑。
寒暄半天,刘唐才表明来意。
“……姑娘,听说水寨这儿,有……有出泊子的船?能去集市换东西?”
水寨管事的是阮小二。很显然,刘唐“慕名而来”,先去问阮小二,吃了个瘪。阮小二才不会管这种后勤内务的杂事。
这才把他引荐给六妹妹。阮小二还不太乐意,生怕这红毛把妹子给吓坏了。
有哥哥在,阮晓露怕啥。她指指手里的清单:“是啊,有。不过大哥来得不是时候,前一艘船刚回港,下一艘要十天以后。”
“十天可以,可以,俺等得。”刘唐忙道,“那个,能不能麻烦你在单子上加两样东西?山上没有。”
“代购啊?”阮晓露二话不说,重新摊开纸,“成,得交钱。”
刘唐:“……”
“我开玩笑。要什么?”
羊毛薅到梁山好汉身上,那不叫薅羊毛,叫捋虎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