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北京烤鸭

“那些是什么东西?”朱瞻基好奇。

"那可都是

好东西,谁能想到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多好东西呢。"朱棣神色复杂道。

因为郑和下西洋,最后却和那些东西擦肩而过,对比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朱棣真切觉得自己大错特错。

”当年元末的时候,朝廷要是有土豆、红薯、玉米什么的,只怕就没今天的朱元璋了。”朱元璋叹道,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儿。

要是土豆、红薯、玉米早点传入中原,元末局势稳定,只怕他再有能耐,也颠覆不了朝政,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

可要说朱元璋心里全是庆幸,那也不是,因为曾经亲人离世的痛苦是他心底的一道难以言喻的伤疤,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谁会造反啊。

“有了那些东西,也不知我大明能不能延续下去。”朱元璋眯眼道。

"这只怕难,再好的东西要是不会用,不愿去用,那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其他食客道。

就像他们,为什么都有红薯、土豆和玉米了,依旧一心发展科技,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的子孙后代能一直掌握江山社稷。

说白了玉米等东西稳定底层的百姓还行,中高层次的人已经不靠种地来维系生活,而纵观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都跟底层百姓没多大关系,像朱元璋这样草根出身的帝王才是最特例的存在。

朱元璋心里自然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他又不能长生。现在他只盼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争气些。

从朱瞻基处得知大明现在的国力,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等人都很开心。“我们大明再继续下去,完全有望比肩甚至超越盛唐。”朱棣高兴的拍朱瞻基肩膀道,直把朱瞻

基激动的脸色通红。

“我相信太.子一定能让大明再进一步的。”说起自己的太.子,朱瞻基神色温柔道。看到明朝众人很高兴,其他人叹道:“你们小心乐极生悲啊。”

"想当初朕也是这样想的,然后就迎来了李隆基。"李世民惆怅道。

他们唐朝的国力在李隆基手中达到巅峰,他也以为那种光景能维持住的,谁能想到最后结果会是那样。

“我相信我家太.子。”朱瞻基抿唇道,心里很不开心别人拿李隆基跟自己儿子比。在他心里,他的太.子朱祁镇自然千好万好,哪里是李隆基之流可比。“就是,就算

以史为鉴,我明朝的君王昏庸的可能也不大。”朱元璋道。毕竟前人的例子都摆在那里,怎么可能还会做错?史诗和时修互相对视一眼,忍不住抬头望天。

是啊,真奇怪,明明错题本就摆在眼前,依旧还是有人做错,他们也很纳闷。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脑子就是跟常人不一样。”其他食客们道。

他们从胡亥、杨广、李隆基,再到赵佶父子几个,已经经历太多,任他们如何聪慧,也想不通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说不定他们都是那些王朝的仇家转世呢。”朱元璋撇嘴道。

“哈哈,要是这么说,你朱元璋的仇人也不少啊,说不定他们真会托生到你们老朱家。”其他食客笑道。

"切,咱明朝才不会让你们看了笑话呢。"朱元璋自信道。

就像朱瞻基对儿子朱祁镇充满信心,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充满信心,觉得他家帝王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等哪天有空,我把太.子带过来给诸位长辈见见。"说起自己的太.子,朱瞻基神色温柔。

等吃完饭后,朱棣就让朱高炽出去跑步,朱瞻基也跟着出去,然后看着看着突然瞪大眼睛,“这里是什么地方?远处的蓝色又是什么东西?"

“我们现在在一条大船上,等你回去,也想办法把海禁开了吧。”朱棣惆怅道。

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有多赚钱以后,他心里别提多懊悔了,光是想想自己有可能错过的那些财富,他就直心里抽疼。

邮轮特别大,哪怕是甲板也不可小觑,等在甲板上跑完一圈,朱高炽感觉自己整条命都没了。

"歇,让我歇歇吧。"朱高炽气喘吁吁的求饶道,整个人感觉快瘫成一块饼。

"是挺热的,你先喝口水吧。"朱棣原本还想让朱高炽继续,结果一看太阳,当即就让朱高炽缓缓。

"海边就是比陆地热,还好有冰镇饮品,要不然这么热还不知道怎么过呢。"众人在室内道。"今天天气很不错,我们要去晒点东西,大家要不要去?"史诗看了一下今天的温度道。"店主要晒什么东西?"众人好奇道。

"盐。&#3

4;史诗意味深长道,说着史诗和时修离开山海阁。"盐?!"众人大惊,赶紧追了出去。

甲板上,史诗和时修开始铺设东西,只见那些东西是一块块方正铁板,铁板的边缘有阻挡。

等史诗和时修用铁板把偌大的甲板围成了一圈,之后史诗就拿出一个管子,用管子往铁板里灌海水。

刚开始众人还有些不明所以,后来他们有些懂了,"店主你们这是想用太阳晒盐?"

"这能行吗?我们都是用火煮盐的。"

"用火煮盐的确快,可是废柴,而且会增加成本,太阳晒盐速度虽然慢,却可以增加产量,极大的降低制盐成本。"史诗边说边做。

今天的太阳很好,甚至是毒,等史诗把海水灌溉后没多久,众人就留意到铁板内的海水浅了一点,与此同时铁板底部也沉淀了一些白色物质。

山海阁的烹饪时间跟他们的烹饪时间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可是除却时间因素,其余步骤都是一样的。

嬴政靠近盐盘,更加仔细的观看海水的变化。

"店主,你铁板底部的白色盐粒好白,感觉没有一点杂质。"吕雉同样凑近道,杂质这个词,还是他们在山海阁学的。

"因为能抽到甲板上面的海水已经经过过滤,所以才基本没杂质。"史诗道。"海水怎么过滤?"众人感兴趣道。

"很简单,拿个布或纸充当过滤器,让海水慢慢滴落,滴落后的海水再晒,杂质会少很多。"史

诗道。

过滤的原理很简单,大家一看就会。

很快盐盘内的盐就在大家的注视下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是海水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全部消失不见。

“这样一来制盐步骤变的简单,只要咱们再暗中引导,历朝历代的盐价就能降下来了。”邓绥发自内心的高兴道。

虽然大量的盐从海边运往内陆,依旧会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但是比起最初的盐价肯定会降低许多。

山海阁的客人们基本就没有糊涂的,当权者可以直接改变整个天下的面貌,而像一些普通人,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惠及自己的周边。

>这就是史诗和时修当众制盐的原因,毕竟就算他们不制盐,山海阁也不会缺盐用。

"等盐好了以后,大家要不要带点回去,就当是给客人们的一点回馈了。"史诗问众人。

"当然要,多谢店主。"食客们感激道。

随后等盐好了以后,他们主动帮忙装盐。

"这些盐好白啊。"邓绥看着白.花花的精盐十分喜欢道。

冯太后用手指头蘸了一点盐,尝了一口,"好咸,盐入口就化,一点涩味都没有。""盐自海中来,岂不是说海中的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确实,大海可真是一个宝藏啊。"

海中不仅物产丰富,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盐,众人对大海是越来越喜欢。就在大家装盐期间,赵匡胤支支吾吾的找到史诗道:"店主,我以后能不能借一下邮轮?"

"借邮轮?"

"对,邮轮的地方不是特别大吗,我想以后要是遇到宋朝崖山的人,可以帮他们度过难关。"赵匡胤未雨绸缪道。

目前文天祥等人所在的宋末面对元朝还有一丝回天之力,可是崖山之战,就代表着宋朝已经无力回天,到那时说什么也晚了,要是有机会见到崖山的人,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真的投海。

从史诗这里知道邮轮那么多层都能使用.的时候,赵匡胤就动了心思。

"原来如此,等以后真遇到了,我们就把邮轮借给你。"史诗答应赵匡胤道。

当然不是白借的,赵匡胤会付一定的钱款给他们,钱款数量不多,主要表明一个态度。可谁知这样却打开了大家新.世界的大门。

"店主,朕要租借邮轮。"嬴政当即道,要是有邮轮来,哪怕他们在秦朝,也能横渡大海了。

想到大海以及海洋对面的好东西,嬴政眸中闪过势在必得的神色。

"店主,朕也想租借邮轮!"刘彻激动道。

"我也……"

山海阁能租借的起邮轮的食客们纷纷激动起来。

“哼,咱们大明就算没有邮轮也能横渡汪洋。”朱元璋嘴里发酸道。好在明朝有朱棣,不用他们花冤枉钱。

"好吧,若是这样,咱们山海阁就得重新搬回岛屿了。"史诗心头一动道。邮轮留在他们手中的确有些浪费,还不如租借出去为大家所用。就这样,赢政最先交了钱,取得了邮轮的使用权。

“邮轮速度那么快,多长时间一个来回?”刘彻心急道。"按照邮轮的速度,除却办事的时间,来回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史诗道。

"一个月?真的吗!"众人震惊不已,他们这时候的出海往往用年计算,他们知道邮轮速度快,心里的预期最高降到了数月。

可是谁能想到邮轮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居然还把回来的时间也算上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吗……"朱元璋呢喃道,再次被科技的力量震惊道。

海洋那么大,可是邮轮却能在那么短的时间横渡它,这如何不让人感到震惊。

因为邮轮被租出去,山海阁又回到了岛屿上。

虽然没了大油轮,可是众人还有游艇玩,同样不会感到无聊。而朱瞻基适应新的地图以后,就把自己年幼的太.子朱祁镇给带了过来。

"来,祁镇,过来拜见诸位先祖。"朱瞻基语气温和道。

朱棣看着朱祁镇这个曾孙挑眉笑道:“这孩子一看就很机灵。”

朱祁镇被夸的脸色通红,虽然他年纪还小,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是朱棣等人对他的喜爱,他却一清二楚。

就在这时,山海阁外传来脚步声,众人回头看去。

只见来人容颜和朱家人有几分相像,身后跟着一个竹清松瘦的老者。"先帝陛下。"老者越过自己身前的年轻人,看着朱瞻基震惊不已道。“阁下莫非在叫我?”朱瞻基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