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这家店里几乎所有值钱的化妆品和香水都统统扫荡了一空,塞进了自己的储物戒指里去。
扫荡完毕,郑浩转身离开。
随后的两三天的时间,郑浩又在牛津大学做了两次讲座。
经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这后续的两场讲座比第一场讲座的听课人数都是多了太多。
最后一场讲座,因为想要听讲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罗兰.希尔不得不协调了一下,将讲座的地点改到了牛津最大的千人大礼堂。
一场讲座,听讲的人达到了近三千人。
郑浩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化学革命的热潮。
而他也成为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风头人物。
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的很多大学都是纷纷的向郑浩发出了到校讲学的邀请。
郑浩最终只答应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邀请,他在英国逗留了四天的时间,然后就动身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
这是个很小的城市,人口只有80多万,但城市很干净整洁。
事实上,整个瑞典的人口,也不到一千万,只有900万多一点点。
但瑞典算是北欧五国中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也是最大的,足足有近45万平方公里。
9月的斯德哥尔摩一片的金黄,各种哥特式尖顶建筑在
这座城市里比比皆是。
瑞典虽然地处北欧,其国土有相当大的部分都在北极圈里面,但是,它受流经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温度却要高得多。
9月份的平均气温都还在零上十度左右,气温还是相当宜人的。
郑浩和艾璐拉.米勒一起在9月12日的中午1点多钟抵达了斯德哥尔摩阿兰达国际机场。
办理完通关手续,两人走出了接机口,来到了机场大厅。
郑浩一眼就看见一个面色红润,留着一头整洁的花白头发的老头手里举着个上面写着自己名字的牌牌站在那里。
“郑浩,有人接机。”艾璐拉米勒说道。
“我看见了。”郑浩点点头。
他刚要和艾璐拉.米勒一起走过去,那个老头就大步的朝他们走了过来。
“嗨!是郑先生吧?”他一边走,一边问道。
“是我,请问您是博格曼先生吗?”郑浩过来之前特别在网上查过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系主任奥洛夫.博格曼的资料。
面前这老头,赫然就是奥洛夫.博格曼。
这个奥洛夫.博格曼不仅是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系的系主任,他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
也即是说,他也是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