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还未亮,秦箐已是率大军南下。
经过宁阳县早已干涸几月的黄河故道,已经是这日傍晚了。
休整一夜,义军在九月二十一中午,最终驻扎在汴州境内的黄河北岸三公里出。
驻军点是一个船渡口,黄河岸地形不一,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停船点。
官兵从汴州河道渡河,肯定是只能选其中一个渡口渡河的。
这次秦箐出兵,只是知道官兵到汴州了,但还不知道官兵具体的出兵平叛日期。
官兵要想北上,还要渡黄河,她所凭借的,是乘早堵在黄河北岸,阻击官兵。
整整一月,秦箐还是靠着少量的摸索和研探,驯练了五千弓箭手。
这五千弓箭手,便是义军仅有的远程兵了,可以说是精锐所在。剩下的将士,武器全是大刀长枪长戟。
基本弓箭之术,非常容易学,而且很多百姓是猎人,箭法也是精通,这也是她能在一个月拼凑出来五千弓箭手的原因。
战前临时工,不说箭法如何了得,至少是能射出去。
而且在射击时,也不会出现指前射后的情况,区域覆盖还是不成问题的。
驻扎在黄河北的大军,总共是一万有余。
军队驻下时间不过一个时辰,秦箐是在这里原有的土坯房中休息。
说是休息,外边人不知晓的是,他们将军这些日子一直是在苦命练习枪术。
身为一军首领,秦箐一直用刀是不现实的。
今后战争规模扩大,若是主帅亲自上了战场,肯定是两军主帅之间骑马弄枪比武了。
如今秦箐的刀法,可以说是技艺娴熟的。戟暂时不适合她的练习,倒是枪矛之类的武器,可以慢慢熟练。
之前已是经历了秋召长时间的指导,剩下的熟悉,只能是靠自己苦练。
在澶州那会儿,她还有幸找到一本讲解刀枪之术的兵书。
虽然不是那些大唐名将手中的那些秘籍,但是对于秦箐来说,足够花几年的时间精通了。
屋里,秦箐只觉得有些累了,方才放下武器。
正要端上一杯水喝,外边一阵脚步声传来。
“将军,属下有战情禀报。”一名穿着盔甲的将士驻足在门口,行礼道。
“进来说吧。”秦箐端起茶杯,将杯中的凉水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