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洛阳新都,笼罩在比节日还要更加隆重更加欢乐的氛围里。
而在另一个时空的大宋,氛围却要相对更加严肃一些。
苏轼、苏颂、甚至王安石、欧阳修等人都聚齐在工部的工坊之内,看着沈括演示一个十分新奇的机械。
那机械看着极大但并不是很复杂,无非就是几根杆子加上轮子,还有一个类似于泵一样的东西加上底座组合而成。
让大家觉得惊异的是,这机械竟然在自主运行,那杆子上下摆动,联动着轮子在缓慢的向前转动。
已经有些年纪的苏颂难掩惊异之色:“这就是你上次对我说的那物件?”
沈括略有些骄傲的点头:“就是此物。”
苏颂是机械奇才,沈括经常去请教于他。
在一旁的苏轼已经在围绕着那机械转悠,试图找出它的秘密:“此物为何可以自己转动?又没有任何水力推动?”
欧阳修和王安石也都看向他。
沈括哈哈笑起来:“并非没有水力推动,其实还是和水有关。”
他让一旁的技师将机械停下来,然后打开底座让大家看到了其中的诀窍:“这才是它的原理所在。不知大家可曾见过在火上方被烧开的水。水汽将锅盖顶开......”
他将自己的灵感来源娓娓道来,“现在需要有技师及时的往里面添加煤炭或者火柴,这机械才能运转。”
沈括自从在家获得灵感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蒸汽的研究之中,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这才把这东西做出来。
这六七年里,整个宋朝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科学大行其道,原本满口之乎者也的文士们现在张口科学闭口科学,汴梁城中更是出现了很多以科学兴趣为目的的学会。
与此同时,百工百业的地位和待遇也更高了。
但和古板文人们想的不同,文学并未衰落,反倒因为印刷和纸张等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样也变得更加繁荣,甚至这几年来还涌现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和周刊月刊等。
除了一些政论之外,朝廷的管制并不太严格,于是更加欣欣向荣。
此时,拥有好几份周刊干股的苏轼正围着这机械称赞不已:“这就是仙画中曾经出现过的蒸汽机吧?没想到真的被存中你给折腾出来了,甚妙,甚妙!”
欧阳修拧起眉头:“感觉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但却一时不知该用在何处。”
他对机械一道并无太多经验,想象力还没插上翅膀。
反倒是王安石神色凝重:“按照仙画中的呈现,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此物。”
火车、纺织工厂、各行各业......他一开始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这可是划时代的产物,但现在冷静下来之后却又有所担忧。
“诸位_[,“如今的织机,一个织布工坊可以养活最少十位织布工。但若是用上了更先进的机械,那或许,只需要一半甚至是更少的织布工就行了。”
那剩下的那些织布工,又该以什么为生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