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约瑟难题(一)

果不其然,大家就听得李世民说:“众爱卿觉得,把这一条改为工商之籍,改业三年后即可出仕,如何?”

路要一点一点的走,饭也要一步一步来。

大家犹豫了一下,觉得这样应该不会引起什么反弹,于是纷纷点头:"陛下圣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无论在哪个朝代都适行的真理。大家一股脑的都想要去参加科举,所有人都拼命的想要摆脱“工”和“商”的身份,“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这就导致了社会上的大多数聪明人,都不会想要从事技术行业,这个行业自然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无数读书人在小小的考房里认真答题,时不时有考官巡视,或满意的点点头,或失望的皱眉。

一朝中举,形如疯癫。

【我们古代是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发明家科学家其实很多本身就是盲员。比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宋朝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启等等。他们都先是言员,之后才是科学家。或者换一种表述,这些醉心于科学,原本可以走得更远的杰出人才,也不得不先去考取功名,才有余力和心力继续去从事自己的科学事业。】

【甚至可以这样讲,古代的很多科学研究,只是官员本身的爱好而已!】

北宋。

沈括正在自家的书房里认真看书。

沈母在窗外看他神色认真,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观察了一会儿

,这才领着丫鬟离开了。

她一走,沈括立刻倒在了椅子上,沉重的叹了口气。

他不喜欢这些所谓圣贤书,反倒从小就喜欢钻研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出身官宦家族,祖父官拜大理寺丞,伯父和自己父亲同样是进士,对他的爱好向来吹胡子瞪眼。

沈家的子弟不读书不出仕,简直可笑!

沈括只能将自己的爱好放在了暗地。

他还喜欢去民间探访一些想出了新点子的工匠,上次去找毕升就是听说他发明了活字印刷。结果正好就遇到毕升上了仙画。

沈括简直比毕升还要激动!

他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案例,以研究这些也可以青史留名的理由来说服父母让他专心钻研?

他鼓起勇气提了。

结果,挨了一顿揍。

沈括知道自己的梦想破灭了,唉声叹气的重新拾起了书本。

算了算了,等到自己考中就没人管他了。

这时候,仙画又开始了。

听到仙画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沈括欣喜若狂,差点在书房高声喊出来。

原来,他的确青史留名了!

而且,还是以科学家的身份!

高兴!

但一想到仙画说,他依然是官员,只是闲暇之余才能折腾自己的爱好。沈括就又想要叹气。

好在,少年人的愁绪来得快也去得快。

他心想,这说明自己成功的考取了进士。到时候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一想到这里,沈括又重新的高兴了起来。

明朝,万历年间。

徐光启正在伏案翻译自己从传教士利玛窦手中拿到的《几何原本》。

几年前,他在老师焦竑的家中遇到了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大他十岁,两人却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友。

利玛窦学识渊博,手中还有着非常多的西方书籍。徐光启经常向他请教关于西方的一些事物。

他们探讨天文、历法、火器、数学,等等等。

和朝中很多自认是天朝上国的人不同的是,徐光启从利玛窦口中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和优势。原来,西方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大明差!

而且,他敏锐的发现西方科技原来是可以用来强兵富国的。

前些时候,利玛窦和他聊起一位欧洲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的著作《几何原本》,并对它推崇不已。徐光启在了解了其中的内容之后,也觉得非常有意义。因此他向利玛窦请教,想要将这本书翻译成为中文。

每日下朝后,他去找利玛窦,由对方讲述给他听,然后他回家后再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文。

很辛苦,但甘之如饴。

徐光启看到仙画中提到自己,既觉得欣喜又觉得悲伤。

因为仙画说得对。

在这时候,科学似乎只能成为爱好。

像他自己,也只是通过闲暇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如果只是辛苦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人能看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

徐光启时常会觉得很孤独。

同时对大明的未来、华夏的未来感到恐惧。

他看着书案上自己翻译了一半的文本,忽然痛哭出声。

“百年之后,你一定会成为天下学子的必读之书!但只怕那时候,已经晚了啊!”5

“已经晚了啊!”

痛哭之后,他又生出了一丝希冀。

仙画既然已经提到了这一点,说不定和他同样看到仙画的皇帝与众同僚们能有所改变!

【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让人类一举进入到蒸汽时代。瓦特本身并不是官员,只是仪表修理员,开了一家修理店。按照华夏古代的划分,他就属于"工"。但是他这样的"工"却能得到不少大学教授的支持和资助,格拉斯哥大学任命瓦特为其正式"数学仪器制造师",并在校园里为他安排了一个车间。发明蒸汽机后,他被接受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6

【按照瓦特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清朝的乾隆时期。你们能想象,清朝的国子监聘请一位工人作为讲师,并认定其为大贤吗?那恐怕比白日梦还要白日梦,那些儒生们估计只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巨大侮辱!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给淹死!】

路小柒用蒸汽机车的影像来代替了蒸汽机。

r/>

就像是神话中可以吞云吐雾的巨龙!

百姓惊呼:“这一定是龙变的!”

有人反驳:"你没听懂吗?这是人制造出来的!叫什么蒸汽机。"

他们虽然不懂其中原理,但是却能看懂这台机器所传递出来的威能,就像是之前所展现的后世的那些怪兽一样的钢铁器物一样!

而在私塾和各大官学之中,有人若有所思,也有人高声叱骂。

“有辱斯文!”

“妖言惑众!士衣工商乃天道伦常,圣人之言!焉敢挑战圣人权威?!”

“工商贱业,岂能与我读圣贤书之人相提并论?”

但细听,他们的语气中带着惶恐,色厉内荏。

【说完了人,再来说说钱。】

【我们假设之前总结的缺点都不存在,科学行业人才济济,但是呢,这个行业却没有钱,大家都过得很清苦。那事情会变得怎么样呢?是的,相信观看视频的各位都能和我一样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行业铁定是留不住人才的。】

【众所周知,爱好不能当饭吃,爱也不能发电。】

路小染的语气变得嘲弄而诙谐。

【中国古代的时候,不仅是重文轻技,而且还重文抑商。儒家圣人言,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当然,这同样是与古代的社会形态和具体情况有关,不能完全的说它就是错误的。但抑制商业,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科学科技的发展。】

【一个繁荣的有竞争的商业环境,才能让人有动力去研究技术,不断的对其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生产力。就好像之前说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异,就是因为南宋时期的印刷行业发达,赚钱,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才可以提高效率,这才有了各种想法和各种试验,才促成了活字印刷的诞生。】

一位身穿长衫的读书人高声痛斥:“只有浑身铜臭味的商人才会满嘴只知道提“钱”!钱之一字,俗不可耐!”

友人与之玩笑,趁他熟睡之后,在他家挂满了铜钱。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这位读书人暴跳如雷,吩咐仆从把这些铜钱全都扔了出去。

“读书人岂可与这些铜臭之物共处一屋!”

明朝。

一位蓄着长

须却顶着个大光头的文士看到仙画中滑稽的这一幕哈哈大笑起来。

一边笑一边骂:“真乃酸儒!腐儒!”

他叫李贽,当过姚安知府。但比他知府之名更为有名的,是他的思想和主张。

他甚至被许多人视为是儒家的“异端”和败类!

应该烧死(不是)!

李贽对此嗤之以鼻,我写的本来就是离经叛道,何需你们提醒?

他认为程朱理学都是一团狗屎,现在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都非常的要不得,儒家已经充满了假道学,不屑与之为伍。

甚至,他还认为孔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简直处处都触碰到了天下儒生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