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韩信能不死吗?”
“我们来捋一捋,韩信妖孽般的军事能力和在军队的威望是他被忌惮的原因,但却不是他必死的原因。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刘邦他老了,快死了。”
“刘邦其实搞了韩信几次,从齐王变成楚王,被夺军权,被逮回去,从楚王变成淮阴侯。
刘邦是一步步的削弱韩信,其中的忌惮已经显露无疑,韩信难道看不出来吗?他也忐忑不安过,但是他却几乎没有什么动作,仿佛等待刘邦做出最后的决定。”
“刘邦呢?他抓了韩信,却在韩信没有抵抗之力的时候也没有杀他,只是削王爵,降为淮阴侯,把人放在京城,放在眼皮子底下而已。
而韩信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他始终没有反。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韩信是忠于刘邦的。”
“在韩信这一生中,有很多人都试图想劝他反了刘邦。
在他还是齐王的时候,有人劝他三分天下。
韩信说:“汉王把他坐的车子给我坐,他穿的衣裳给我穿,他吃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怎能见利背义呢!
于是没有反。”
在他是楚王的时候,有人对刘邦说韩信要谋反,于是刘邦去了韩信的封地。
这时候韩信已经知道这件事,他想发兵反叛,又自认为无罪过;想谒见,又怕被擒获。
最后他带着项羽旧部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试图表明自己的忠诚。
是滴,他依然没有干什么。
这一次,他依然还是没有反,假如他多防备刘邦一点,刘邦也不可能用轻而易举的抓了他带回去。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做,然后刘邦反手将他擒获带回去,降为淮阴侯。”
“刘邦当然知道韩信没有反,不然就不是趁机削王降为侯爵,而是杀了韩信。
是的,这个时候刘邦也依然没有选择杀了被他逮住的韩信。”
“只怕刘邦自己都在犹豫,在纠结。
杀还是不杀?这是刘邦遇见的前所未有的难题,换做其他诸侯王早就不知道怎么死了。”
“韩信变成淮阴侯,当然是有怨恨的,换了谁莫名其妙,没有罪就被这么对待都要怨恨。
诚然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但是难道他没有回以十倍百倍的利益吗?
说刘汉天下是全靠韩信打下来这有点夸张,但是韩信居功至伟,打了半个天下是没问题的。
他韩信何曾对不起刘邦呢?
所以第三次,他终于有了反叛之心。
巧合的是这一次,刘邦也终于动了杀心。”
“韩信之所以想反,是因为他遭遇不公的对待。
那时候可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
秦以前,各国不得志的人才就会跑到其他国家去。
孟子有一句说的很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韩信显然就是这样的道理,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反了你。”
“那么从公元前202年将韩信削为楚王开始,到公元前197,这五年时间都没有杀了韩信的刘邦怎么突然就想杀了韩信了呢?”
李一默了默,她长长一叹,“因为刘邦要死了啊。”
“韩信死于公元前197年,而刘邦则死于公元前195年,中间只差了两年的时间。
刘邦起事的时候已经将近知天命的年纪,后来争夺天下,天下统一之后又要讨伐诸侯王,又打匈奴......一个老人,哪怕是放在现在,也不是这么折腾的。
而刘邦还硬生生在这样的军旅生活又活了十几年,已经到了快到极限了吧?
身体是刘邦的,没有人比刘邦更清楚自己的身体到底是什么状况了。
尽管历史上刘邦是受伤重不起才死的,可即便没有这么个受伤,他又能活多久?”
“刘邦也许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但是一个快六十岁的人还能再活几年?现在不杀,也许什么时候就闭上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
他敢赌吗?不敢。
于是他这一次真的动了杀意。”
“历史上真正杀了韩信的不是刘邦,是吕后和萧何。
萧何将韩信骗入宫中,吕后杀了他。
但一个皇后一个丞相,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敢这么做呢?
那不就变成后宫和前朝勾结吗?这都足以架空皇帝了!
哪一个皇帝能容忍这样的事情,更何况还是杀一个有功的侯爷,有走司法体系了吗?罪名是什么?有审问过吗?通通没有。
但凡刘邦有心,都可以借此对吕雉萧何发难了。
可是刘邦回来后有对吕雉和萧何做了什么吗?
没有。
他只是且喜且怜之。
他高兴,他为后继者铲除一个威胁,但是他又怜悯韩信,最后只是问韩信死前还有什么遗言。”】
韩信从听到刘邦一直没有杀他,直到刘邦要死了,才呆呆的一动不动。
他知道我是无辜的,他一直没有杀我和他明明知道我是无辜的,最后还是杀了我这两种复杂的心情在反复拉扯他。
哪怕军权被削,被降为侯爵,我还是不能让你放心吗?
韩信倔强的看着刘邦,刘邦不闪不避,也能凝视着他。
这对“相爱相杀”的君臣,久久不语。
【“当时的大汉内部依然是不稳定,而自己已经年老力衰,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太子看起来就不是个刚强能压得住权臣的人,皇后虽然厉害,但是毕竟只是皇后,不是皇帝。
而韩信,他正直壮年。
如果他死了,谁还能让韩信这样甘心俯首称臣呢?
刘邦不知道。”
“但这时候韩信是忠心还是不忠,刘邦大抵已经不在乎了。
一个人是不是忠心的,那得等到他死了,一生盖棺定论才足以评价他。
谁敢说曹操前半生不是忠于汉室呢?可是人心易变,太子看起来也担不起事。
刘邦敢拿江山社稷去赌?”
“大家都知道大汉建立后刘邦几次想废太子,但他其他的儿子还小,而长年的太子恰好有一个好妈。
而吕后则交出一份完美的答案。
她非常果断的杀了韩信。
太子是不行,但是太子他妈可太行了。
哪怕未来是吕后掌权,但是吕后就这么一个儿子,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太子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