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第 98 章 二合一

范增神色复杂,他长长叹了口气,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李一继续道:“韩信就不用说了,他踩着秦末那一堆手下败将包括项羽,直接封神了好吧!”

“至于萧何,反正我从小到大,搞后勤就没听说过有哪个人可以和萧何比肩的,嗯,后世的不算。

我是指同一时期,萧何根本就没对手好吧。”

“话搁这里,汉初三杰,都是同一时期,各自领域的第一人,不服来战。”】

韩信萧何张良都笑了,或者谦虚或是张扬或是含蓄。

三个人,是三种性格。

【“打岔了,说回沛县小班底,虽然一点也不小。”

“就如同前面所说的,刘邦是一个交游广阔的人,并且他的眼光很好,往来的朋友都是真心相待的。

比如萧何,曹参这两个小伙伴对他是真心实意啊。

那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囚犯赴骊山修秦始皇陵,才出县境不远,便逃跑了许多人。

刘邦既无法追赶,又禁压不住,加上已经跑了那么多人,他这个责任是怎么也跑不掉了,于是行至丰乡大泽时,他干脆把所有囚犯都解了缚,叫他们逃生,自己则与十几个死心塌地愿与他生死相随的囚犯逃到芒、砀二山之间蛰居避难。”

“这个时候刘邦就变成逃犯了,抓不到他,他的家人可跑不掉,所以沛县县令就拘拿刘邦妻子吕雉入狱。

再说一次,虽然刘邦挺厉害的,但是吕雉摊上他也是真的倒霉的,几次死里逃生,不是吕雉够强悍,这不死也要疯好吧。”】

刘邦发现,每次有他婆娘出场的时候,他都会被骂。

吕雉冷笑,被骂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刘邦摸了摸鼻子,那不多的良心,确实有点痛。

【“反正这种时候一般人都会远离这家子人了,但结果呢,萧何与曹参二人却保释吕雉出狱。”

李一鼓掌道:“这亲兄弟只怕都没有这么尽心尽力吧,也可以看出刘邦的人格魅力,能让那么多人对他这么好。”

“假如仔细看刘邦的关系网,就会发现,整个沛县,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都有他的关系网,这也正是为什么明明已经是逃犯的刘邦一回来就能一呼百应,并且让小伙伴们拥戴为老大。

也就不奇怪吕公为什么会看上似乎一无是处的刘邦,假如吕家有事情要办,刘邦就能帮他们搭个门槛,这也算是一种利益交换。

别小看这个门槛,很多人就是连门槛都够不着,更别说办什么事情了。

而华夏是一个人情社会,刘邦有这么多朋友,在沛县几乎没有他够不着的门槛。”】

刘邦想起昔年在沛县,一招呼就是七八个人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日子,比现在那也是不差到哪去的。

他露出怀念之色,其他人也都回忆往昔,露出笑容。

【“刘邦的臣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他在沛县的小伙伴们,感情是极深的,最后下场也基本都不错,这部分以萧何为代表。

另一部分是在争天下的路上一个个投靠或者收服的,这一部分以张良韩信为代表,唔,结局吧不太好说。”李一说得有点委婉,“有些,怎么说呢,可能缺了一点信任基础吧?”】

张良挑眉,他自觉应该进退得当,有事多半也和他没干系。

那就是……韩信出事了?

以韩信的性格,韩最后下场会如何都是可能的,张良还真一点都不意外。

何况...他隐晦的看了刘邦一样,如今的沛公已经不是沛公,更是皇帝了。

【“沛县的萧何、卢绾、王陵、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每一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称得上大名鼎鼎。

而这些人都是刘邦在还是泗水亭长时,就是他的好友,后来跟随刘邦起家,是刘邦最初的班底。”

“他们各有能力,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服别人,就服气刘邦,这难道不是更加证明刘邦的能力吗?”

“小团伙中,萧何是沛县县吏,秦末乱世后,沛县县令本来打算起兵,萧何建议他把刘邦找回来一起搞事,县令同意了。

结果等刘邦带人回来,他一看就后悔了,因为刘邦带了几百号人回来,这县令能控制的人手只怕都没有那么多,那不是引狼入室嘛。

到时候谁才是老大啊?

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并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因为他们是刘邦的好朋友,也是他们建议他让刘邦回来的。

萧曹二人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闻此,于是将一封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就此,萧何就跟着刘邦打天下,把刘邦的地盘打理的井井有条,为刘邦打天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也提供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

“嗯,其实我觉得这县令应该没有冤枉萧何曹参,他们和刘邦一直保持联系,知道刘邦的家底,和刘邦的交情那更不用说了,选刘邦还是选县令还用说吗?”

李一笑道:“县令估错的是他自己的声望和能力,没有本事还是别造反吧,老老实实当个手下,以后指不定就能升官发财呢。】

曹参笑眯眯的,也不说什么,怎么想也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曹参本是沛县的狱掾,和萧何一起跟着刘邦打天下,战功赫赫,后来天下平定,就由武将转为文臣,称得上一句能文能武。他也是大汉第二位丞相,萧规曹随的典故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

“曹参和萧何一样,帮助刘邦很多,也是刘邦极为信任的朋友。至于结局,没啥不好的。”

“在这群小伙伴里面,卢绾和刘邦关系应该是最亲近的。

他们幼年时就是好朋友了,卢家和刘家交好,刘邦与卢绾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人那真是竹马竹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当然也一起搞事。

刘邦做泗水亭长时,他身随左右,又共同起兵,后来也屡立军功,封为长安侯。

刘邦建汉,他更是被封为燕王。

但他也是沛县这伙人里面唯一一个下场不好的。

当时刘邦已经铲除很多异性王,所以他担心刘邦想要对付他,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和匈奴勾搭,后来反了,逃去匈奴。”李一摇头,“但是他和那些半路的诸侯王还是不一样的,刘邦当初拉拢他们,其实算是结盟而已,后来他们阻碍刘邦,刘邦对他们下手自然也是毫不留情。

但是刘邦对沛县的老人其实还可以,当然也有过怀疑猜忌,但是却没有对那些诸侯王一样狠。”

“其实后来卢绾也后悔了,想请罪,结果不巧,刘邦就病死了。

最后他自己客死异乡,算是小团伙结局最糟糕的吧,不过他的后代回来,吕后还是接纳了,最后应该还是落叶归根了。”】

刘邦面无表情,卢绾心虚紧张的请罪。